2018年7月,宿遷市公安局與中山大學智能交通系統重點實驗室開展戰略合作,共建城市交通大腦項目。該項目力爭實現2年內擁堵區域通行效率提升20%、市區平均通行速度提升10%的目標。
標準有了,就必須繼續深挖“源頭”,采集“活水”,確保數據鮮活準確。宿遷建成主城區高清實景地圖,并實現245萬條標準地址的采集以及與經緯度坐標的關聯,并以此為依托,大力推進實有地址和實有人口數據上圖。
“數據指引”有效指導基層科學用警、精準打防,保證了宿遷公安機關社會治安實現有效掌控。今年1月至10月,全市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8.2%,“兩搶一盜”案件同比下降6.6%;通過路面巡防破獲案件70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500余名,有力震懾打擊了違法犯罪,增強群眾安全感。
深度運用,數據支撐社會治理“大顯身手”
高度共享,立體化防控布局“耳聰目明”
依托警務大數據資源,宿遷公安還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創新,參與社會矛盾排查化解、網格化社會治理等工作,積極對位開放數據資源,為相關部門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截止目前,已為政務辦、信用辦等10余家單位提供21類2.9億條(次)的數據服務。
為了在高起點上建設智能交通系統,宿遷市從2015年起投資近1億元,完成了市區422個路口的監控高清化改造和358個燈控路口信號智能化升級。
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公安局以民意為導向,用大數據思維牽引整體工作布局,強力推進“智慧警務”建設落地見效,探尋出一條“強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運用”的“智慧警務”新路徑。
為解決數據采集問題,他們以PGIS(警用地理信息平臺)與全局數據中心建設為突破口,以警務地圖、數據資源池、標準地址庫為支撐,建立完善一系列數據進入“門檻”,社會治理的海量數據得到了高度整合、交換、共享。
大數據時代,最顯著的特點是數據的整合。宿遷市公安局統籌規劃,建立統一的數據匯總標準,整體推進數據采集整合。
2018年 3月13日,泗洪縣局指揮中心根據人像對比系統的預警指令,迅速鎖定在逃嫌疑人位置。街面巡防警力立即開展圍捕工作,僅用4分鐘就在汽車站附近將潛逃13年的命案在逃嫌疑人張某抓獲。
如何實現數據快速流轉、高度共享?他們全力協調打破不同網域的數據壁壘,打通數據交換通道,組織各警種把數據“拿回來、拿出來、用起來”。除整合內部信息外,社保、衛計、教育、出行、寄遞、水電氣等基礎性社會數據,以通過服務交換、市場購買、合作建設等各種途徑源源不斷匯入市局數據中心,為應用奠定基礎。
“現在一鍵登陸,用起來非常方便。”宿城公安分局幸福路派出所民警宋靈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