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重慶在大數據智能化與綠色化的新賽道上,積極搶占產業轉型制高點,成立了重慶市智能網聯汽車制造業創新中心。中心以大數據為抓手,協同整車廠和零部件企業的研發機制,對接集成需求,培育和支持零部件企業前期進入整車平臺研發環節。通過技術創新、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提高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水平和產業化進程,促進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2018年,重慶市財政安排12億元預算資金,對大數據智能產業、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工業和信息化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基于此,重慶市在制造業、工業、畜牧業等多領域,均與大數據有了“親密接觸”。
實際上,重慶擁有一張相對少被提及的名片--西部區縣榮昌的豬種,自從與大數據“邂逅”,開始頻密占據新聞版面。當前,服務器租用 免備案服務器,榮昌區啟動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建設,通過“大數據+”充分盤活數據資源,推動生豬大數據全產業鏈智能化轉化運用,為國家精準調控生豬產業發展和國民經濟提供第一手決策依據,促進生豬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大數據深融經濟社會各領域成為時代趨勢,已經成為了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力量。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的重慶市,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中,布局大數據領域,服務實體經濟,重塑產業新優勢、增添發展新動能。
2013年,重慶市已在大數據領域“先發聲”“快趕路”,出臺了《大數據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大數據產業布局,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大數據樞紐及產業基地。
政策支撐 打造經濟新增長極
2016年,重慶市入選第二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名單。作為四個區域示范類綜合試驗區之一,重慶市定位是積極引領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板塊”發展,更加注重數據資源統籌,加強大數據產業集聚,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實現經濟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