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包頭市賽罕塔拉生態(tài)園的紅嘴鷗
如果說世界上哪個地方集齊了“草原、古跡、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觀?那毫無疑問就是有著“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的內蒙古!
生態(tài)修復技術及植物配置指導。通過對原生植被及水、土、氣等相關因子分析,對需要進行修復的地方,給出相應的林、灌、草種植建議,同時依托蒙草20余年生態(tài)修復的科研技術及實踐,域名注冊,給出修復的技術指導。
圖為大青山區(qū)域絢麗的秋景
年度牲畜存欄頭數高達10多萬,全年肉類產量超過200萬噸
182個自然保護區(qū),49個國家濕地公園,43個國家森林公園,無論是自然風光亦或是人文景觀,內蒙古給世人帶來的驚艷都不足以道盡。
中國的植物寶庫。截止目前,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搜集到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2351種。其中野生植物高達2167種,被列為第一批國家保護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種。每逢金秋時節(jié),這些植物豐富多彩的顏色和變幻無常的光影,讓內蒙古成了攝影家的天堂。
農業(yè)技術指導及規(guī)劃。通過大數據平臺,農牧民能夠快捷地掌握當地及周邊地區(qū)牧草或農作物生長狀況,了解適合當地環(huán)境的牧草或農作物品種及種植技術,農牧民可以“知天而作”,實現精準灌溉或生產,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