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增強。持續推動貴州、京津冀、珠三角等八個大數據綜合實驗區的建設,也支持創建了像上海靜安區等5個國家大數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全國大數據產業的區域布局持續得到優化。
四是建設開放平臺生態,推進相關領域關鍵技術標準的研制工作,加強大數據技術的宣貫與應用。積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實現技術創新與金融發展的有效銜接,打造多層次到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隊伍,提高人才質量,優化人才結構。
在日前舉辦的“2019中國大數據產業大會暨年度盛典”上,工信部信軟司軟件產業處副處長張毅夫發表了致辭,他表示,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基礎資源,催生了大數據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產業各界的努力下,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并且針對接下來的發展,也給出了四點建議。
三是行業應用不斷深入。工信部組織實施了“2018大數據產業試點示范項目”,開展了一系列大數據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征集活動,去年我們一共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了大概600多個大數據試點示范項目,歐洲服務器租用 云服務器,經過專家評審,最后對外正式公開了200個。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大數據實體經濟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扎實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優化大數據發展環境。加快構筑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數字經濟新生態。”張毅夫坦言。
一是產業政策持續完善。全國30多個省市制定了大數據的相關政策,10余個地方設立了省級大數據機構,像山東等等很多地方,都是新成立大數據管理機構,多層次協同推進的機制基本形成。
他表示:“大數據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經濟發展的倍增器。利用大數據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動能,符合我國新舊動能轉化發展的客觀需要,對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意義重大。”
二是技術創新取得突破。國內骨干企業已經具備了自主開發建設和運維大規模、大數據平臺的能力,一批大數據獨角獸企業快速崛起,大數據專利申請數量不斷增加。
據張毅夫介紹,自《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實施三年多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產業界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他進一步講到,一是突破關鍵共性技術,持續加快大數據領域的關鍵技術發展,支持前沿技術創新,提升理論算法、分析模型、技術引擎等核心競爭力。培育面向大數據的開源軟件生態系統,持續推進產學研協同攻關,著力打造技術先進生態完備的技術產品體系。
三是進一步激發市場創新活力,鼓勵龍頭企業建設大數據平臺,開放數據、計算能力等技術資源,引導中小微企業深耕細分市場,營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圍繞大數據產業鏈條各個環節,持續做好大數據應用示范項目,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和做法。
二是深挖融合應用潛力,加快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網絡一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引導產業集聚、數字化發展,進一步挖掘和釋放工業數據資源的要素潛力,大力培育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