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信息系統中樣本數據被竊取、篡改,醫生就會根據錯誤的分析結果作出錯誤的診斷,危及患者生命。
由AI支持的腦機接口可以幫助恢復基本的人類體驗,例如因神經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創傷而喪失的說話和溝通功能。
網絡安全隱患
可穿戴設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計步器、體重跟蹤器、睡眠監測儀、家用血壓計等都為醫療數據庫提供著關鍵數據。
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精通放射學、超聲波等領域的醫護人員非常匱乏。AI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原本需要人類參與的診斷行為。例如,AI成像工具可以篩選X射線,降低實際操作中對一個專業放射科醫師的需求。
4.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網絡安全隱患
02
總之,AI能夠大幅減輕醫護工作者在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網絡安全隱患
醫學影像包括X射線、核磁共振成像、超聲波等,這些都是醫療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放射科醫生往往需要單獨查看每一個檢查結果,不但形產生了巨大的工作量,同時也有可能耽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但是大數據能夠完全改變他們的分析方式。
簡單來說,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算法和軟件,分析復雜的醫療數據,達到近似人類認知的目的。因此AI使得計算機算法能夠在沒有直接人為輸入的情況下預估結論成為可能。
只是福兮,禍之所伏,大數據同樣無法免俗,其中潛伏著一頭洪水猛獸——網絡安全。不加以防御和制約,這頭猛獸早晚有一天會蘇醒。
3. 根據患者需求預測,安排醫護人員“陣容”
獲得數據共享的第三方醫療機構在該數據存儲、傳輸、使用中的安全隱患。
這些可穿戴設備持續不斷地收集健康數據并存儲在云端。
寫在最后
看似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大數據幫助一些“試點”單位實現了這一構想。在法國巴黎,有四家醫院通過多個來源的數據預測每家醫院每天和每小時的患者數量。
醫療資源的按需調配能夠極大地降低醫療成本,因此這項工作對全球醫療行業意義非凡。
2. 實時的健康狀況告警
目前已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做法是將病人的每一次看病記錄都通過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AI與機器學習通過檢索視頻中的信息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
盡管健康數據的收集對于疾病的及時發現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不加以保護,數據一旦被不法分子獲取,推銷醫療產品的電話騷擾、與身體健康關聯的電信詐騙、掌握可穿戴設備使用者的物理位置等等負面影響也將接踵而來。
例如,數十萬張圖像能夠構建一個識別圖像中模型的算法。這些模型則能夠反之形成一個編號系統,幫助醫生做出診斷。算法所能夠研究的圖像數量遠遠超出人類大腦,任何一個放射科醫師窮盡一生也不可能與機器的運行速度和強度匹敵。
01
可穿戴設備是物聯網中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除了名字、身份證、電話等個人信息,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要“上云”、受監控啦。
和醫院內部分析醫療數據的軟件類似,這些新的分析設備具備同樣的功能,但能在醫療機構之外的場所使用,降低了醫療成本,病人在家就能獲知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還獲得智能設備所提供的治療建議。
這項數據最終會提供給醫院的管理人員,幫助他們預測接下來15天中所需要的醫護人員“陣容”,為患者提供更加“對口”的服務,縮短他們的等待時間,同時也有利于為醫護人員盡可能合理地安排工作量。
到目前為止,大數據最強大的應用就是電子醫療記錄的收集。每一個病人都有自己的電子記錄,包括個人病史、家族病史、過敏癥以及所有醫療檢測結果等。
機器既然能被好人利用,用于造福人類,也能被惡人控制,用于破壞社會安定。人工智能中的安全隱患不再局限于數據,我們所擔憂的是這些模仿人類的機器被惡意黑客控制,作出違背道德倫理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