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財年首日,聯想集團提出了“聯想智慧中國”的新愿景:將加速賦能企業智能化轉型,推動智慧中國的發展。
近日,聯想集團副總裁、首席研究員,聯想工業大數據和工業智能業務負責人田日輝在接受新浪科技等采訪時稱,域名購買 directadmin授權,目前工業互聯網仍處于初期階段,很多基礎設施需要改造,“至少三年到五年,才有里程碑的效果”。
布局“智能+”助力產業升級
田日輝介紹,在2011年,聯想開始應用大數據,起初從設備的優化擴展到企業內部的全價值鏈優化,這包括供應鏈預測、倉儲的優化運營、精準營銷等等企業內部的應用。2016年,聯想開始對外賦能,將技術和產品服務于企業客戶,幫助企業完成智能化升級。
同時,國家政策也促進了工業大數據的發展:2015年,國家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2017年發布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智能+”也被列為重要戰略。
因此,聯想從數據、計算力、算法三個維度進行了布局:其中,智能物聯網主要用來采集、整合所有的數據,為智能化奠定大數據基礎;智能基礎設施的建設,則為軟件定義的智慧行業,提供所需的超大規模高性能計算能力;最后,將這些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技術,布局智能垂直行業,為制造、醫療、教育、工業維護等領域提供智能解決方案。
“對于工業互聯網而言,目前仍處于初期階段”,田日輝認為,很多基礎設施需要改造,另外還涉及到應用系統的完善、甚至還有意識的改變,這都需要一個過程,香港服務器租用,“至少三年到五年才有里程碑的效果”。
他透露,制造業雖然提出了工業4.0等概念,但實際上國內很多企業尙未完成3.0,這其中涉及到基礎數字化的改造,自動化改造也需要補齊。“其實我們是希望通過和一些先行、頂級企業客戶的合作,把這個價值凸顯出來,讓這個行業都能夠認識到數據智能是真正能夠幫助企業升級的。這個其實對整個行業都是很重要的,尤其在目前這個階段”。
5G可實施但需完善可靠性
今年被譽為5G元年,5G網的成熟將對工業產生何種影響?
田日輝認為,企業中很多數據要實時收集、實時處理、實時反饋,相互間形成閉環,“客觀來說,4G以前的無線技術都沒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企業只能用有線網絡”。到了5G時代,這一問題將被解決,但是否將所有數據都通過5G連接,這需要企業自身決定,“很多企業不需要將數據完全放到公網上,尤其是生產實時的數據。一方面有隱私性的要求,工業參數是最核心的知識產權;另一個就是5G對于工業的可靠性”,他舉例稱,在流程制造業中,對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安、穩、長、滿、優”是運作核心,“目前為止,很多工廠還在擔心不能滿足百分之百的可靠性問題,這確實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5G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促進作用是可以肯定的”。
數字化轉型面臨的諸多挑戰
目前,聯想在中國已經服務了超過100家中國500強的企業,包括制造、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為這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
“這其中也存在著諸多挑戰”,田日輝表示,首先很多企業戰略目標不清晰,不知道該做什么。其次,技術的挑戰非常大,無論是大數據、人工智能還是物聯網,技術鏈很長,這對企業來說挑戰也很大,“而且相關的人才也很難得,整個方向的人才非常稀缺,而且很貴,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更重要的一點是企業文化,“決心要做轉型,業務模式就要變,核心競爭力要進行遷移,人員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都要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對企業的組織架構,對企業文化也會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工作模式”,田日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