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記者從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貴州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作為推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強大引擎。2018年,貴州共建設102個融合標桿項目、1050個融合示范項目,帶動融合企業1625戶,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水平達到36.9,云服務器,正由融合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加速邁進。
近年來,貴州把大數據融合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大數據發展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蹄疾步穩、縱深推進,讓大數據與實體經濟、鄉村振興、服務民生、社會治理等各個方面深入融合發展,為貴州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增強了動力,開辟了新的路徑、拓展了廣闊空間。
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貴州通過開展“千企改造”“萬企融合”大行動,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攻堅戰,推動實體經濟插上大數據這支翅膀翱翔云端,一大批傳統企業發生“蝶變”。其中,貴州大數據與工業融合發展實現新提升,全省33.9%的工業企業實現大數據與研發、生產、銷售、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全面融合,兩化融合指數在全國排名從2014年第29位提升至第19位。
依托大數據技術,貴州推動服務業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級,推動農業企業向生產管理精準化、質量追溯全程化、市場銷售網絡化融合升級,衍生出一系列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讓實體經濟更好更穩發展。
大數據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讓鄉村振興步伐更快。大力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生產管理服務中的運用,貴州所有行政村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實現100%覆蓋,“廣電云”實現村村通戶戶用,普及率居全國前列。同時,建成縣級電商運營服務中心70余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10250個,所有鄉鎮快遞物流實現全覆蓋,79個市縣入選國家級和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實現了黔貨“觸網”,有效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難題,推動“黔貨出山”“農貨進城”。
大數據與服務民生融合釋放高質量發展的數字紅利。貴州充分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民生服務大數據應用示范工程,開展“數字民生”攻堅戰和群眾辦事痛點堵點難點疏解行動,推動民生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其中,貴州省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83.10%,今年將達到100%,連續三年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排名全國前三;貴州還將大數據廣泛應用于教育、醫療、旅游、交通等領域,涌現了“醫療健康云”“稅銀貸”“通村村”“多彩警務云”等典型應用,讓群眾同享大數據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醫療健康云”在全國率先建立較為完善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成“一張網、一平臺、一樞紐”的全省遠程醫療服務架構,在全國率先實現鄉鎮衛生院遠程醫療全覆蓋,已累計開展遠程會診3.6萬例,遠程診斷近19萬,遠程培訓近30萬人次。
大數據與社會治理融合讓政府管理服務更加高效。貴州以大數據推動業務協同、流程再造,在全國率先開展政務信息化建設新機制探索,建設“一云一網一平臺”,即構建云上貴州“一朵云”,讓數據聚起來,在數據重構中產生價值;構建政務服務“一張網”,讓數據通起來,在數據交換中產生價值;打造智能工作“一平臺”,VPS,讓數據用起來,在數據共享中產生價值。
此外,貴州省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率先接入國家平臺,形成了“上聯國家、下通市州、橫接廳局”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已接入8個國家部委18個接口數據。在全國率先探索數據共享交換新機制,建立政務數據調度中心,建設數據調度平臺,有效提升政府數據整合共享效率,并打造了“水利云”“交通云”“稅務信用云”等一批優秀政務典型應用。
據悉,2014年以來,貴州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軟件業務收入年均分別增長35.31%、30.56%,電子信息產業占工業的比重從2013年的0.3%增長到1.9%。中國信通院公布的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貴州數字經濟增速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吸納就業增速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大數據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
【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IDC圈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