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7日,2019中國大數據技術大會(BDTC)于北京隆重舉辦,大會已成功舉辦十二屆,是大數據領域極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本屆大會匯聚了學術界、企業界上千位知名專家和領航者,開展了數十場專題技術論壇,解析大數據最新技術發展與應用落地。其中熱門的“人工智能賦能金融科技論壇”于12月6日拉開帷幕,帶來了一場AI與金融科技碰撞的盛宴。
微眾銀行人工智能部資深人工智能專家殷磊受邀參加了本次論壇,分享了《AI+遙感助力資產管理》的主題演講,圍繞另類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詳解衛星遙感影像在資產管理領域發揮的巨大價值,并向大家展示了微眾銀行AI團隊在遙感影像分析技術的探索與成果。
近年來,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云服務器租用,衛星數據的成本逐漸下降,在商業應用中的價值也越發凸顯。衛星遙感影像覆蓋全球,地面物體的空間分布和時空變化都可以通過遙感影像生成相應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精度高、量級大、時效性強、覆蓋行業廣,同時極具客觀性。這些獨特的屬性有利于展開各類分析、評估工作,特別是在金融領域,衛星數據在經濟趨勢預測、城市發展、企業評估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資產管理帶來了新的意義。
衛星AI驅動ESG評級,投資決策升級
演講中,殷磊博士重點介紹了ESG,這種以環境保護(E),社會影響(S),公司治理(G)為核心的可持續性投資已經逐漸成為新的投資理念。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全球指數的過程中,ESG投資也是重要的革新方向。QF額度取消,外資公募機構進入國內金融市場,進一步推動可持續投資理念的發展。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指數、恒生指數等全球一線指數公司都已發布各自的ESG評分體系。而在評分過程中,數據的精確采集是重中之重。
“AI+衛星”將驅動ESG價值評估體系的建立,這不僅僅可以幫助投資者洞察投資的機遇和風險,還具備提高公司整體質量、引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意義。“AI+衛星”如何推動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殷磊博士在演講中給出了答案。
在環境方面,利用遙感數據定位水源污染企業,監測工廠煙囪排放廢氣的變化,可分析工業企業對空氣、水體等環境因素影響,從而評估企業可持續生產能力。而基于衛星遙感影像及時發現火源與潛在火災高發區,判斷企業位置合理性,則可以避免自然災害造成資產損失,降低企業發展風險。
圖:利用遙感數據及時發現火源與潛在火災高發區
在社會責任層面,通過衛星可監測產品質量,比如道路、橋梁質量,企業修路修橋的偷工減料可能對未來交通安全造成影響,損害社會公眾利益;而企業自發的公益活動則是承擔社會責任的正面行為,這些都是評價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公司治理方面,公司是否用高科技技術做供應鏈管理,讓公司高效運轉起來,都可以在一些方式上通過遙感手段解決。
殷磊博士講到:“從2017年到現在,ESG已經逐漸進入到資管行業的視野,大家都在強調可持續性投資,因為我們現在不僅僅要追求己任還要追求社會責任,讓不滿足可持續性發展的機構在資金層面上可能出現一些資金荒,從而推動企業和產品更具有社會責任和環保意識,在公司治理層面上做得更好。”
微眾·攬月平臺——新一代智能資管平臺
ESG評級是“AI+衛星”的應用場景之一,除此之外,殷磊博士還介紹了微眾銀行AI團隊搭建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另類數據驅動的新一代智能資管系統——微眾·攬月平臺在智能資管中的其他落地場景,量化基本面分析(房地產景氣指數、車流量監測等)、宏觀經濟監測(路網密度監測、區域變化監測等)、農業保險(洪澇災害定損、病蟲害定損)、大宗商品跟蹤(原油儲量監測、作物種植面積監測)等應用場景都是利用AI技術對衛星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得出與資產管理者切身利益相關的評估結果。殷磊博士詳細闡述了原油儲量監測場景:“中國油田分布在沿海港口,比如廣東湛江、山東黃島、浙江舟山,這些區域的油桶數量代表中國原油儲備以及油精煉的加工量,所以只要把油桶數量監測準了,對整個中國油市場情況一目了然,這些變化對于供應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2018年,西非很多原油國家通過油船把油運輸到中國膠州灣,但卻無法進港,因為他們錯誤地判斷中國原油消耗的速度,港口油罐始終是滿的,所以新運輸過來的油船進不了港,無法卸油,這給原油公司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所以預估油量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圖:利用遙感數據進行油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