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未來學家喬治·吉爾德4日在北京說,數字平臺企業有助激發中國創業和企業家精神。在當天舉行的第五屆新經濟智庫大會上,海內外專家普遍認為,國內服務器,發揮好數字平臺的“基礎設施”作用,有望激發中國廣大中小企業的基層創新活力。
近年來,以阿里巴巴、亞馬遜為代表的全球數字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角色備受關注。吉爾德以阿里巴巴為例分析說:“阿里巴巴不是一個中心型和統治型的公司,而是一個平臺,它的目的就是賦能和幫助,它幫助新型的創業型公司,也扶持新的企業家。”
這一觀點得到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鷹認同。曾任美國聯邦小企業管理局高級經濟學家的劉鷹說:“平臺企業可以在釋放草根創新力的過程中獲得成長。”
這種草根創新力量的代表之一就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淘寶村”。據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介紹,歐洲服務器租用,在數字平臺支持下,活躍從事電商業務的淘寶村數量在過去十年間增長了1000倍。
高紅冰介紹說,如今4310個淘寶村、1118個淘寶鎮網店年銷售額已達7000億元人民幣,帶動就業機會達683萬個。
此外,數字平臺在高效匹配需求和供給的同時,其提供的公共云服務還大幅降低了中小企業的投資和技術門檻。高紅冰表示,公共云服務讓小微企業與大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有鑒于數字平臺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普惠特點,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在當天的會議上表示,阿里巴巴是新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
事實上,關于數字平臺在促進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基礎設施”意義,近年來海內外已有很多討論。聯合國貿發會議在2019年9月發布的《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中指出,數字基礎設施至少應包括四個方面:信息通信技術網絡、數據基礎設施、數字平臺,以及數字設備和應用。
該報告尤其強調阿里巴巴、亞馬遜等數字平臺企業的特殊作用,并認為在良好的數字基礎設施之上,新技術將源源不斷推動數字經濟演化發展。
在數字平臺和中小企業互動過程中,專家學者們普遍注意到了一對辯證關系,即大與小。數字平臺令“小而美”企業成為可能,同時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均躋身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
數字經濟的良性發展,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小而美的企業”和“大而好的平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良性協同。
關于如何看待“小美和大好”的關系,高紅冰說:“普惠價值就根植于阿里巴巴的使命和商業模式之中,阿里巴巴并不追求成為一家強大的公司,而是追求成為一家好的公司,對別人有幫助的公司。”
延伸閱讀:
5G“加速跑”多維賦能數字經濟
信通院白皮書:數字經濟時代,“5G+云+AI”成政企智能升級“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