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情數據秒知秒用、借力大數據有效分流……江蘇省公安廳8日發布消息稱,通過借力互聯網、大數據先進技術,主動融入網格化社會治理創新機制,江蘇110接處警總量實現三年連續下降。
110接處警是公安工作的主要源頭,是公安機關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基礎工作和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江蘇公安機關創新社會治理舉措,推進“警格+網格”融合發展,主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更加強大的110指揮服務“大腦”,實現110接處警總量連年下降。
數據顯示:2017年,江蘇公安機關72個110報警服務臺電話總呼入量4392.4萬余次,同比下降2.9%;2018年,江蘇公安機關72個110報警服務臺電話總呼入量4080.9萬余次,同比下降7.1%;2019年,江蘇公安機關72個110報警服務臺電話總呼入量3965萬,同比下降2.8%。
“江蘇公安機關堅持系統思維、創新驅動,探索110工作轉型升級發展新模式,進一步加強110工作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和專業化建設,持續提升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服務人民群眾水平,全省110接處警總量實現‘三連降’,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高。”江蘇省公安廳副廳長程建東說。
警情數據是社會治安和群眾需求的晴雨表。江蘇省公安廳開發建設的江蘇警情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為警情數據的深度挖掘應用,服務警務實戰和社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江蘇公安機關全面應用全省警情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匯聚警情大數據70億條,實現與相關系統平臺的關聯應用,實現警情數據的秒知秒用。”江蘇省公安廳大數據指揮服務中心主任劉斌說,“在110電話接通的瞬間,警情數據就以秒級速度傳輸到警務云平臺,經過對海量數據及相關要素的智能分析,產生的研判結果第一時間推送到一線,為開展接處警等警務實戰提供強大支撐。”
面對每天匯集而來的接處警數據,江蘇公安機關依托江蘇警情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建立了完善的研判機制,對警情數據進行定期研判,及時掌握全省社會治安總體態勢,發現突出治安問題和矛盾風險,提出針對性的打防對策。
除了定期研判,江蘇公安機關還開展警情數據專題研判。“主要圍繞某個時期、某個重點專項工作開展研判,既有打擊通訊網絡詐騙、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警務主題,也有極端惡劣天氣、網約車、物流寄遞等社會熱點、新型業態,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為政府職能部門開展社會綜合治理工作提供參考。”劉斌說。
據介紹,移動接處警系統的應用,改變了原有110警情層層電話派單模式,實現了點對點、端對端一鍵推送接收警情指令,將派警時間從分鐘級縮短到秒級,確保第一時間響應群眾緊急報警求助,整體功效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截至目前,民警應用移動接處警系統核實身份、救助群眾近萬人,現場直接比中抓獲違法犯罪及前科人員726人、“三逃”人員7人;跨市縣尋回走失人員30余名。
統計數據還顯示,使用移動接處警系統后,單起警情從派單、處警、信息采集錄入到處警情況反饋,整個時間縮短27.7%,110接處警工作質效得到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增強。
,國內服務器,歐洲服務器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