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恰逢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11月2日,證券時報記者來到浦東新區大數據中心張江實戰展廳采訪調研。這里是支撐保障浦東新區智慧城市建設運行的數字底座,是檢驗“一網統管”“一網通辦”和社會治理各應用場景的實戰實測平臺,更是新區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展示的路演場所。
當前,域名購買,大數據已從一個新技術名詞,逐步轉變為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全新的視野。2018年7月,浦東新區區委、區政府組建成立浦東新區大數據中心,支撐新區智慧城市建設運行數字底座的“動力源”作用?,F場調研時,浦東新區區府辦電子政務處處長徐瑾倫介紹,浦東之所以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它并不是依靠財力的巨量投入去試水,而是善于做好全面地統籌規劃,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將政府財力、數據資源和技術優勢積極轉化為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近年來,浦東大數據中心敢為人先,著力做強職能發揮作用,積極打造智慧城市建設的浦東模式,將主要精力聚焦到三個重點推進工作中,一是推進基礎建設集約化,注重頂層設計,全面規劃、重點建設,圍繞整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和治理體系,構筑全域支撐服務的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有效解決九龍治水、標準不一、高投入低效能的信息基礎投資問題。較好地統籌全區信息化建設,不再審批部門自建機房、自購服務器項目,各類應用系統一律上云,凡政務信息系統不能達成數據共享匯聚的,建設和運維一律不予財力支持,從而集成高效地構建了以云數網安鏈為代表的全新數字底座。二是推進數據信息資源化,大數據中心作為全區公共數據資源統籌管理的“中樞”,擁有匯聚數據資源、提供統一平臺、支撐豐富應用的職責。按照“無條件歸集、高標準管理、多層次評估、無障礙共享、全方位使用、全覆蓋安保”總體要求,匯聚治理全區政務數據、引入互聯網數據和公共事業數據,在實踐中探索形成數據資源化管理資產化運作的新模式。三是推進場景應用智能化,香港服務器租用,加快新技術新理論從實驗室研究室到實踐實戰應用的轉化,將張江實戰展廳打造成阿里達摩院、華為上研所、交大智能研究院、依圖、維智、閃馬等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的“秀場”。
采訪中,浦東新區區委辦副主任肖林告訴記者,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浦東始終堅持從大處著眼、由細微入手,將技術創新和數據賦能,精準對接到政府決策的科學化,社會助力的精細化,公共服務的高效化。對此他介紹,一是聚焦民生服務,全面支撐從“通辦”到“好辦”具浦東特色的“一網通辦”服務體系,這些都是得益于后臺數據的融通和支撐服務。二是賦能城市治理,運用新的技術創新不斷迭代提升浦東城市大腦,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區”。三是關注經濟運行,新區率先探索建設智能化經濟運行綜合監管平臺,著力在經濟領域防范重大風險。探索建立經濟風險防范化解機制,推動智能化經濟治理平臺建設。
他介紹,浦東大數據中心堅持致力于做好做細冰山下的基礎工作,做強中臺,夯實后臺,力爭下好賦能各個實戰場景創新應用的真正先手棋。實戰場景是否好用管用,取決于幕后冰山下的“云在轉、數在算”的數字底座。“大數據中心是關鍵的技術支撐部門,我們重點對標“六個一”的總體框架,即治理要素一張圖、互聯互通一張網、數據匯聚一個湖、城市大腦一朵云、城運系統一平臺、移動應用一門戶,初步完成夯基壘臺、立柱架梁,以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和五大基礎平臺建設,打造政府智治的數字底座,支撐全區豐富多彩的智能應用生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