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分為數字化、互聯網(固定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數字孿生3個階段,當前正處于第二個階段。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數字經濟發展的進程不同,當前我國正處于數字經濟的中期,技術進步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商業模式都在加速演進。總體來看,社會生產力需求推動了技術的進步,技術的進步又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基于此,筆者在下文中預判了未來5年數字經濟中的關鍵技術發展趨勢。
一、互聯網與物聯網
1.互聯網上半場toC向下半場toB遷移
隨著各大互聯網公司互聯網生態的興起,整個toC互聯網生態進入互聯網公司寡頭壟斷甚至在部分領域完全壟斷的時代,隨之而來的是toC市場跑馬圈地時代已經結束,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已經很難通過簡單的投資和創業獲得市場份額和做大做強,整個互聯網生態進入下半場。
下半場是龐大的toB時代,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軟件類企業紛紛殺入toB主戰場,未來5年,云主機租用,toB預計將產生20萬億元的大市場,集中在企業云計算、工業數字化、工業設計、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虛擬專網、數字孿生工廠、工業機器人等諸多領域。
消費互聯網推動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發展,消費需求是剛性需求,帶動力最強,線下消費活動與線上消費活動互動。2019年線上消費占社會商品零售額的比例已經超過53%,雖然增長趨勢放緩,但是線上消費具備無可比擬的價格優勢、效率優勢,可以放緩甚至在局部拉平CPI漲幅,延緩通貨膨脹帶來的社會壓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消費意愿達到了70%以上,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線上經濟與工業制造業能力提升之間還有一個瓶頸——消費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之間的鴻溝。未來5年,工業互聯網的重點是逐步填平這個鴻溝,工業互聯網平臺不能僅盯著toB,其最根本的活力源泉來自于消費互聯網。
3.車聯網:汽車與道路的數字化是車聯網的前提
雖然已經有20年左右的發展歷程,但是車聯網依然處于萌芽期,最根本原因是公路交通、車輛制造等有較高的安全標準特點。當前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或無人駕駛各種技術體系最本質的還是汽車與道路的數字化、車路協同聯網、數字孿生交通這條線,而汽車與道路的數字化是前提和基礎,跳過這一步談無人駕駛則是空中樓閣,失去安全性這一前提將抹殺大量的創新。
未來5年,只有從汽車設計與制造、道路設計與基礎設施、交通管控這個源頭去考慮數字化,并與車聯網技術并駕齊驅才能加快車聯網的發展,而我國推廣電動汽車的政策恰恰是汽車數字化的契機和時間窗口。道路的數字化需要民營物聯網企業唱主角,并結合交通管理部門的統一布局。
4.移動互聯網:二線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進入“合縱連橫”時代
按照互聯網企業的規模,移動互聯網應用APP可以分為一線、二線、三線、四線互聯網應用。互聯網巨頭大發展的背后是眾多有核心技術的二線移動互聯網應用APP處在生死邊緣,而三線、四線互聯網應用已經倒下去數以萬計。未來5年,這些二線的APP如果想活下來就必須合縱連橫進行整合,長板對接,避免重復建設、惡性競爭。只有這樣,才能讓互聯網生態呈現金字塔形狀,而不是互聯網巨頭一家獨大、資本無序擴張。移動互聯網產業要想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落腳點是形成以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鏈良性競爭。
二、云計算
1.云網融合:電信運營商開展政企行業的敲門磚
在toC領域,互聯網公司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巨大商機和社區需求,形成了壟斷型的互聯網生態,而電信運營商錯失了重要的轉型時間窗口;而在toB及toG領域,云網融合為電信運營商提供了重要的切入點。中國電信認為云網融合包含4層涵義——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云動,云網一體;中國移動面向toB市場重構了云網架構,持續打造云網邊行業專網,結合N+31+X移動云布局提出了“一朵云、一張網、一體化服務”的云網一體化策略;中國聯通推出了包括云聯網、云組網、云專線、云寬帶、聯通云盾、視頻智能精品網、金融精品網等在內的七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