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各地新基建加碼布局。從多部委和地方部署看,一批千億級新基建項目將密集開工,數據中心成為其中重點。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使數據量不斷海量聚集、數據處理需求呈爆發式增長,這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在此背景下,華夏基金2月24日公告顯示,華夏中證大數據產業ETF(場內簡稱:大數據50ETF,交易代碼:516000)將于3月1日起在二級市場上市交易,云主機租用,成為投資者一鍵布局大數據產業龍頭的便捷工具。
此前,大數據50 ETF(交易代碼:516000)已于2月9日成立。該ETF緊密跟蹤中證大數據產業指數,該指數以自由流通股本加權并設置10%的權重上限方式,從A股選取業務涉及大數據存儲設備、大數據分析技術、大數據運營平臺、大數據生產、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的50家上市公司為成份股,能很好代表國內大數據產業龍頭的整體表現。
有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大數據產業成長迅猛,規模年均增速超過25%,2020年已達約8000億元。在此過程中大數據企業快速成長,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龍頭脫穎而出。從中證大數據產業指數最新權重股看,包括了科大訊飛、恒生電子、廣聯達等信息技術產業巨頭,伴隨未來大數據產業整體持續成長,這些產業龍頭將有望進一步受益于產業集中度提升。
對于大數據產業龍頭發展的樂觀預期,推動中證大數據產業指數長期表現優秀。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末,該指數自基日(2012年12月31日)以來累計收益達254%,大幅跑贏同期滬深300、中證500和萬得全A指數。此外,當市場具備機會時,該指數往往表現出高彈性,從而獲得顯著的階段性超額收益。
從投資工具選擇角度看,在跟蹤相同標的指數的不同ETF中,往往因發行公司投研實力和品牌影響力不同,而對ETF跟蹤誤差和流動性表現產生重要影響。本次即將上市交易的大數據50 ETF(交易代碼:516000),其管理公司華夏基金在指數投資管理能力方面領跑業內,不但曾連續五年獲評“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獎(2015-2019年度,中國證券報),更在ETF整體規模上領先市場。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旗下管理權益ETF規模超2000億元,也是唯一一家規模連續16年排名行業第一的基金公司(數據源自中國證券報)。
大數據50 ETF(交易代碼:516000)擬任基金經理為趙宗庭,他是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的高級副總裁,其管理的華夏滬深300ETF曾于2019年4月獲評三年期指數型金基金獎。此外華夏基金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趙宗庭在管公募基金的規模高達726.7億元,深受投資者喜愛。
有研究顯示,2020年我國數據規模已達約64ZB,到2025年將達約1000ZB。當前各方普遍預測,下階段“數字基建”將從投資期加快向建設運營期邁進。而放眼“十四五”時期,數據對提升社會整體效率的乘數作用將更加突出,數據價值將進一步得到釋放,融合應用將為產業高增長提供不竭的持續動力。面對大數據產業發展大勢,大數據50 ETF(交易代碼:516000)的適時上市交易,無疑將助力投資者輕松分享長期產業紅利。
延伸閱讀:
騰訊云宣布將在巴林設立首個中東區域數據中心,助力當地云優先戰略
亞馬遜云科技宣布Amazon Lookout for Vision正式可用
,國內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