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度工商行政打點總局局長張茅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集會會議記者會上暗示,商事制度改良奉行一年來取得了較為明明的結果,但仍存兩方面的問題,包羅協調推進還不足,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企業拿到營業執照前置審批尚有34項,后置審批快要300項。本年將繼承推進市場準入便利化,實現“多證合一”,同時成立信息共享平臺,讓企業少跑路。
市場主體增加1651萬戶
張茅說,商事制度改良包羅“放管服”三個方面,事情結果較量明明,市場活力進一步加強。市場主體增加1651萬戶,增加11%。一天新增市場主體4.5萬戶,企業550萬戶,增長24%。從布局上看,第三財富處事業占到80%。
張茅暗示,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有生有死,出格是去產能、“僵尸企業”,去年全國退出的企業一共有138萬戶,天天有1.5萬家企業降生,有3700家退出。他認為這是一個市場經濟正常的環境,在商事制度改良以前,一天發生的企業是6900家,退出的企業是2000家閣下。根基上看,企業勾當和數據照舊相一致的。
商事制度改良仍存問題
張茅暗示,商事制度改良一年來存在的問題,包羅兩方面。
一是協調推進得還不足,便利化的水平尚有待于提高。企業拿到營業執照,前置審批尚有34項,后置審批按大類算,快要300項,所以有些企業拿到照就可以策劃了,有一些企業需要拿證,域名免費備案 directadmin購買,可能拿證很費勁,拿不到證也策劃了,這樣禁錮就容易呈現“真空”。“營商情況改進了不少,可是在比擬市場經濟發家國度照舊有很大的改造余地。”別的,市場禁錮還不到位。他暗示,改良是否樂成主要看禁錮。假如樹立起好的信用體系,改良就取得樂成,不然就失敗。此刻“誰審批誰禁錮、誰主管誰禁錮”這個原則還沒有完全落實。
二是小微企業的情況仍然需要改進。因為小微企業保留在起步的時候,企業的策劃、用工、融資等這些問題,都是本年需要進一步深化改良辦理的問題。
10月前實現多證合一
張茅暗示,本年將繼承推進市場準入便利化,實現“多證合一”,也就是要把一些不需要當局許可的證,在領取營業執照的時候,使申請人可以或許一次領取到。“多證”詳細是幾多個證,并沒有統一,各地要求也紛歧樣,但目標是“一次領取,減輕企業的承擔,讓企業最多跑一次。”張茅說,要害是增強當局各部分的協調,建成一個信息共享平臺。“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路。”同時在“多證合一”的環境下,也可以淘汰一些不須要的證。這項事情打算在本年的10月1號之前完成。
同時,推進企業掛號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的利用,爭取在本年年底以前,使企業具備全程電子化申請掛號和領取電子營業執照的條件。張茅說,企業名稱選擇去年開放了縣一級的名稱答應,本年要開放國度、省市的名稱庫,企業可以本身選擇名稱;淺易注銷本年將在全國范疇內奉行,讓企業退出較量便利。
網購投訴兩成經查為贗品
在談到假意偽劣產物時,張茅說,“假意偽劣問題大概是在社會主義低級階段一個較量恒久困擾的問題。”去年僅假意商標侵權商標案件就查處了2.8萬件,互聯網網購的投訴五分之一是假意偽劣產物。
要辦理這個問題,首先要落實好相關的法令禮貌,企業要自律,當局要增強禁錮。其次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把造假企業、受懲罰企業公示在信用信息系統上,使企業一處違法、隨處受限。第三加大懲戒力度。“一些企業家提出來要像沖擊酒駕一樣沖擊造假行為,我是贊成的。”張茅說,“總的看,在市場情況中,不只是造假、其他一些不合法競爭行為的違法本錢也較量低。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張茅說,“‘天下少假’是我們盡力的方針。”另外,《網購7日無來由退貨步伐》也將在3月15日正式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