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付出寶頻頻做社交碰鼻后,騰訊也開始入侵阿里的業務國界——電商。
這款名叫“騰訊優品”的產物,已經在騰訊內部孵化了小半年。它以食材、器物為品類,看起來像是一個悅目好吃又好玩的淘寶。
騰訊最早做電商是在2001年,一個和淘寶很雷同的C2C網站——拍拍網。 最兇的時候,拍拍網是淘寶最大的競爭敵手,但最后被淘寶甩在了身后。
2012年5月份,騰訊以5億元的價錢完成了對易迅的控股,并與其他騰訊部分一同享受騰訊給以的資源扶持。在騰訊的支持下,易迅確實也曾一度得到了與京東叫板的底氣,兩者甚至貼身肉搏過一陣子且難分勝負。
但在2014年,騰訊公布以約2.15億美元入股京東,拿到京東15%閣下的股權,及上市認購5%的股權。騰訊旗下QQ網購和拍拍網及易迅網,成了騰訊給京東的聘禮。
時隔兩年之后騰訊卷土重來,今朝看還無法和淘寶形成正面競爭,它固然保存了C2C模式,卻切入了一個更重的規模——農產物。
騰訊的優勢是流量和營銷,但做農產物電商,上游產地管控是不行缺少的環節,這是個很是重的工作。
以輕模式走差別化,同時操作海量流量和強勢營銷,騰訊優品會做成另一個淘寶,照舊會重走拍拍網的老路?
輕模式C2C電商
騰訊優品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移動端,一個是輕。
它依賴于微信而生,沒做PC端網站和手機app,只有H5頁面和小措施。
在運營上,它也充實浮現了“輕”的思路。
C2C模式下沒有倉儲物流的前期投入。據騰訊優品產物認真人趙亞楠先容,平臺上所有商品均由第三方商家直接發貨,騰訊優品只是作為一個基本的東西,起一個毗連的浸染。
騰訊的優勢是流量端和營銷端。在微信開放端口后,會輕松得到海量流量。騰訊積聚的媒體內容資源,也可覺得產物營銷提供便利。
好比企鵝媒體平臺。據趙亞楠透露,騰訊優品將來大概會跟企鵝媒體平臺買通,自媒體人可在文章底部看到“商品貨源”的進口,并按照商品特性創作相應的文章。騰訊優品將以訂單分成、流量津貼等形式,籌劃一個互利的內容出產模式。
農產物電商是個更生意
固然模式很輕,但騰訊優品切入的規模,卻是一個很是重的生意。
農產物電商欠好做已經是市場共鳴,2016年以來,有大批生鮮電商倒閉,或正走在倒閉的路上,來源就在于錯用輕思路做了“重”生意。
對農產物電商來說,美國云服務器 韓國vps云主機,品控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和淘寶以3C、衣服等標品差異,農產物的非標屬性,會讓品控很是巨大。
有一個故事很有嘲諷意味。去年5月,天貓店“笨鮮生”本著幫農夫賣滯銷菠蘿的初志,登上聚劃算,1天賣了60萬斤。
功效呢,農夫看菠蘿搶手,坐地起價,不到10天時間把價值翻了6倍。發貨時摻雜低品質菠蘿,大量用戶收到的菠蘿都已經糜爛變質,最終導致店肆損失50萬元,“笨鮮生”面對破產。
孤例雖不為證,但也能說明什么。假如只做一個籠絡生意業務的電商平臺,死在品控上的概率會很是高。
對比之下,時常被拿出來說事兒的贗品問題卻很難捏住淘寶的命門。本年兩會,淘寶再因贗品問題躺槍。而自稱“一不人大二不政協”的馬云,通過一篇微博輕輕松松搶走頭條。 反倒成了一次可貴的營銷時機。
騰訊會重走拍拍網的老路嗎?
有一個故事,此刻聽起來像笑話。
2014年,樂視曾實驗做生鮮,啟動一個名為“樂糊口”的電商網站,在山西臨汾等地建樹生態農莊作為其生鮮大本營,但鬧騰了兩個月,最后暗暗撤掉了。
樂視之所以宏愿勃勃要做生鮮,最大的底氣是渠道。其時正是樂視tv熱銷的時候,覺得搶占了客堂,也就搶占了人們的一大購物進口。
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詭計靠電視屏幕搶奪人們的時間顯然很低級,同時,流量和消費場景不匹配,也很難有高轉化率。
同樣的原理,騰訊固然把握了流量進口,但就此野心勃勃要從農產物切入做電商,勝率仍然不高。
我之前采訪過一家創業公司“一地一味”,做的工作和騰訊優品很像。公司2014年創立,兩年后,大部門精神都轉到了上游。
首創人匯報我,我們做了這幾年農業,以為產地離市場真的太遠了。我們作為平臺方可以輔佐他們賣一次,可是這是不行一連的工作啊。
于是他們奔赴農村、產地,在安徽黃山、青海西寧都設了子公司,輸出一套模式,做好品質管控,再幫產物買通渠道,好比賣到世紀聯華超市。方針是“為每一個處所、每一個財富,每一個產物量身打造辦理方案。”
尚有一家公司“俺有田”,最初做B2B電商,把農產物對接給商超,賺中介費。但做了幾年,以為很是辛苦。
“中國農業電商很欠好做,主要原因農業的近況太落伍。規格、品質、局限、包裝,都達不到供貨的要求。” 首創人徐曉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