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上找的代購,給孩子買的巧虎牙膏,10塊錢一管。可是聽最近剛從日本旅游返來的同事說,這款牙膏在日本起碼要賣到20多塊閣下。不知道本身買的是真是假,價差這么大,想到是孩子用的,別冒險,照舊扔掉了。”克日,常常網購外洋商品的于密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連年來,外洋代購母嬰用品成為很多媽媽的新選擇。不少購物網站都推出了母嬰用品的外洋代購處事,產物富厚,讓人目眩凌亂。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更成為消費者外洋代購的重要平臺。與此同時,代購渠道不正規、代購產物多假意偽劣、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也隨之呈現。專家指出,小我私家外洋代購是一種新型貿易模式,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許多風險,相關部分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來監控網絡代購市場。
找到靠譜代購
消費者還須奪目點
奶粉品牌是德國的愛他美,紙尿褲品牌是日本花王,輔食是美國的嘉寶米粉,學步鞋是日本代購來的耐克毛毛蟲鞋……這已經成為不少寶寶的“標配”。
毋庸置疑,海內母嬰用品的市場需求龐大。據業內人士估算,中國0歲至6歲的育兒市場每年或許有330億美元至440億美元的市場容量。事實上,一個家庭從母親孕期開始就進入到母嬰市場的強消費期,母嬰用品的品類更是包含了保健品、防護服、孕婦裝、照顧護士用品以及嬰兒奶瓶、童車、童裝、專用洗滌用品等。
各類母嬰電商平臺的外洋代購已經鋪天蓋地,伴侶圈、微博圈的代購刷屏也是媽媽們最愛看的內容。但今世購成為一個復雜的財富鏈,代購者成為一種職業,代購早已不是“幫你買”這么簡樸了。
怎么會一夜之間多了這么多“國際代購”呢?豈非身邊的伴侶一夜之間全都移民海外了?有業內人士暗示,不少代購甚至從未出過國。許多中國顧主看到QQ顯示對方在某國,就信覺得真,其實,QQ的歸屬地是可以修改的。尚有就是手機中顯示來自海外的客服電話號碼,也不能說明對方就在境外,IP電話也是可以隨意修改顯示電話號碼。尚有,一些假代購提供的超市小票并不行信,有的甚至是顛末PS編輯處理懲罰過的。
對此,有多年網購履歷的呂小姐發起,“要學會看海外的官網,先看看海外的零售價值,尤其是奶粉和母嬰用品,不能貪自制。照舊要相識本身需要代購的商品。譬喻:你想買巧虎牙膏,你最好知道這個對象實際日元是幾多錢,然后換算,假如哪個代購賣得比換算出來的價格還自制就不要看了,固然大概是清理庫存,但誰愿意賠錢賣對象。最好要確定幫你代購的公司和小我私家簡直是在海外定居和糊口。尚有發起物流全程追蹤。”
同時,有關專家發起,消費者需擦亮雙眼,保持理性的消操心態。在選擇母嬰用品時將產物質量作為選擇的第一依據,不能盲目地迷信外國產物。海淘母嬰產物優先思量口碑好、售后流程完善的商家。同時,消費者與商家生意業務時要索取外洋購物單據、物流運輸和線上生意業務的根據,一旦權益遭到加害時,還可通過這些有效的證據來維護本身的權益。
游走“灰色地帶”
潛伏多重風險
代購,簡言之就是找人資助購置你需要的商品,這些商品可能尚未在海內上市,可能其價值比內地的劃得來,然后通過快遞發貨可能直接攜帶返來。
據相識,外洋代購大抵可以分為兩類模式,即外洋代購平臺和伴侶圈外洋代購。外洋代購平臺的運營重點在于盡大概多的吸引切合要求的第三方賣家入駐。微信伴侶圈代購是依靠熟人或半熟人社交干系從移動社交平臺自然發展出來的原始貿易形態。
對付今朝外洋代購母嬰用品高潮的來源,有闡明人士認為,主要是價值,許多海外品牌在海內購置價值較量昂貴,同等品牌通過外洋代購的方法相比擬力自制;其次是消費者對付國產母嬰用品不是很安心。
母嬰產物外洋代購,不管是通過購物網站代購照舊找私人資助代購,都涉及商品收支口正當問題。一些代購量過大的私人代購甚至大概是一種走私行為。消費者選擇“海淘”、代購的主要目標是“避稅”,不外對付正常渠道而言,這是一條灰色途徑。
海關總署2010年第54號通告劃定,“進境住民游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小我私家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含5000元)的;非住民游客攜帶擬留在中國境內的小我私家自用進境物品,總值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含2000元)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單一品種限自用、公道數量,但煙草成品、酒精成品以及國度劃定該當征稅的20種商品等另按有關劃定治理”。海關總署2010年第43號通告也劃定,“小我私家郵寄進境物品,海關依法征收入口稅,但應征入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