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在近幾年成長得尤為火熱,除了曾因政策紅利而快速鼓起的跨境電商平臺,通過淘寶、微信等網絡平臺的代購生意依然存在。跨境電商平臺鼓起,但“人肉”海淘并未因此而消失。有代購者每個月牢靠飛出去逛免稅店和商場掃貨,然后把商品帶回海內出售。
需要留意的是,外洋代購因其私人交易的特性,較容易呈現消費陷阱。好比有賣家通過買國際快遞單號、運空箱甚至讓海內商品上海外兜一圈以增加可信度。除了偽裝的贗品,尚有買奶粉爆罐等問題,很多買家卻因外洋代購取證辨別難、耗時長而放棄維權。
接管《逐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騰智狀師事務所狀師麻策暗示,小我私家通過伴侶圈信息,由伴侶在外洋舉辦代購,小我私家和代購者之間形成的是一種委托條約干系,不受我國《消費者權益掩護法》的掩護。
●狀師:伴侶圈代購屬委托條約干系
2016年“雙11”前夕,尼爾森宣布的一份基于全國31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調研陳訴顯示,在所有被觀測的消費者中,超八成受訪者都有外洋購物需求,個中高出七成的人最近半年內都有過外洋商品購置經驗。在各類海淘渠道中,盡量電商網站的跨境電商平臺是最主要的渠道,但依然被代購、親友代買、旅游購置平分流了近一半的業務時機。
這種代購有多興旺?據《消費日報》報道,2016年7月初,澳大利亞一檔名為“ACurrentAffair”的電視節目做了一期熱門話題探討中國代購。報道中引用了一組調研數據:全球代購市場局限或許為150億澳元(約750多億元人民幣),在澳大利亞當地從事代購的人數約為20萬,個中中國代購占大大都。
不外,外洋代購因其私人交易的特性較容易呈現消費陷阱。就在本年2月,遼寧省消協宣布了一起微信代購外洋商品的案例:消費者劉密斯在伴侶圈看到同學推薦韓國品牌扮裝品,說賣家是本身的伴侶,恒久定居韓國,擔保正品,價值還比市場價自制。劉密斯微信轉賬給賣家買了1套,幾天后扮裝品送到,她打開后發明貨物發出刺鼻的酒精味,和曾經用過的同一款貨物明明差異。劉密斯以為上當了,想退貨,但是賣家已經把她的微信刪除,再也接洽不上了。
此個案中消費者的被騙經驗有哪些警示?麻策對《逐日經濟新聞》記者暗示,需要明晰的是,小我私家通過伴侶圈信息,由伴侶在外洋舉辦代購,小我私家和代購者之間形成的是一種委托條約干系,而非消費條約干系。因此,劉密斯在本案中亦不屬于我國《消費者權益掩護法》所劃定的“消費者”,不能受到該法的掩護,只能通過一般條約干系去索賠。
麻策還提醒,通過伴侶圈這類“熟人生意”去購置商品或處事時,購置人對商品或處事品質的認知,主要依靠于伴侶的“信任背書”,而非商品或處事自己,故發起消費者該當通過可信的跨境電商平臺舉辦購置,從而保障自身權益。
遼寧省消協也提示,對付微信私人代購的禁錮,難度要大得多。假如僅是通過微信談天告竣共鳴,對方又沒有實體店肆,就只能被看做是兩邊私下告竣的生意業務,無法憑據相關法令禮貌舉辦維權,這就成了民事糾紛,維權只能通過民事訴訟。在民事訴訟中,消費者要提供充實的證據。但有些消費者甚至連對方叫什么都不知道,維權難度可想而知。
消協提醒稱,微信摯友宣布告白分兩種,一種是摯友宣布的告白,另一種是摯友轉發摯友的告白。對付轉發的告白要重復確認,假如無法擔保產物來歷,就不要購置。同時,要選擇好生意業務方法,假如賣家要求舉辦銀行轉賬可能付出寶直接付款,消費者要提高鑒戒,只管選擇淘寶等級三方生意業務平臺生意業務。縱然出問題,也可以申請退款退貨,制止財物兩空。
●業內:跨境電商的成長漸趨成熟
由于外洋代購市場的渠道和鏈條過分巨大,今朝對跨境購物市場的統計數據根基都基于各電商平臺,并未包羅各渠道的私人代購。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宣布的《中國入口跨境電商財富鏈圖譜》顯示,我國入口跨境電商模式主要有五大類:一,直發/直運型(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洋船埠、聚美優品);二,自營B2C型(亞馬遜外洋購、豐趣海淘、蜜芽、唯品國際、網易考拉海購、小紅書);三,導購/返利型(55海淘、什么值得買);四,跨境O2O型(蘇寧、保稅國際、優盒網等);五,外洋代購型(淘寶全球購)。
克日易觀宣布的數據顯示,估量在2017年,中國跨境入口零售電商生意業務局限將到達4089.5億元,環比增長33.9%。估量到2019年,中國跨境入口零售電商生意業務局限將到達6202.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