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網上零售額打破5萬億元,增幅達26.2%。互聯網經濟的快速崛起,使電商納稅話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和行業的存眷。今朝,我國電商納稅的實際環境畢竟如何?對電商征稅存在哪些政策和技能上的難點?征稅后,消費者網購還能享受到價值實惠嗎?
哪些電商沒繳稅?
大型電商繳稅還算類型,小我私家開的網店不繳稅或少繳稅較量普遍,與實體店對比,去幼年繳稅逾500億元
“電商連年來增速很高,個中當然有技能進步的敦促,但更多與逃避稅收、低價傾銷等帶來的不合法競爭優勢有關。”步步高團體董事長王填對記者直言。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本年兩會期間,他提交了關于推進電商公正納稅征管步伐的議案。王填說,進入“新零售”時代,線上線下將會高度融合,電商公正納稅到了必需切實辦理的階段,以便營造實體和電商公正競爭的情況。
京東團體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近期也暗示,在電商平臺上,存在部門企業法人以自然人名義開網店避稅,造成實體店與網店稅收不公正。
記者相識到,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以三種形式為主:企業對企業(B2B)、企業對消費者(B2C)、小我私家對小我私家(C2C)。企業對企業生意業務量較大,無論是銷售方照舊采購方,一般需要開拓票入賬,凡是都是正常繳稅。一般的網購主要指B2C和C2C兩種模式,對電商納稅的爭議也主要會合在這一塊。那么,這兩種電商的繳稅環境如何?
本年頭,中央財經大學稅收操持與法令研究中心宣布的電商稅收研究陳訴顯示,大型電商繳稅較為類型,天貓、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10余家第三方平臺的B2C電商均已舉辦稅務掛號并實施正常納稅。只有個體商戶,會通過不開拓票或虛開假發票舉辦避稅。對比之下,C2C電商也就是小我私家開的網店不繳稅或少繳稅的環境較量普遍,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少繳的稅收額泛起逐年增長趨勢。
這份陳訴的闡明樣本,主要來自某大型電商平臺B2C與C2C模式網店,各210家,涵蓋電器、打扮、食品、圖書、酒水、家具和扮裝品等7個行業。該課題組憑據地址行業平均稅負,測算了全國C2C電商少繳的兩個主要稅種即增值稅、小我私家所得稅的數額。與實體店對比,C2C電商2015幼年繳稅在436.6億—614.33億元之間;2016幼年繳稅在531.53億元—747.92億元之間;課題組預測,2018年C2C電商少繳稅數額大概會高出1000億元。
“這個數據計較是較量守舊和審慎的,包羅小微電商享受稅收減免的環境,已經思量在內了。”課題組組長、中央財經大學稅收操持與法令研究中心主任蔡昌先容,觀測功效具有遍及的代表性,可以較真實地反應出電商納稅問題的近況。不外,由于部門電商平臺禁錮不嚴,存在刷單、夸大生意業務數據等現象,這部門數據無法舉辦辨別,也大概必然水平上影響稅收額度的測算值。
中國連鎖策劃協會也在近期宣布了一份促進電商公正納稅問題的研究陳訴。陳訴估算,2015年約有1.8萬億元的C2C電商銷售額稅負根基為零,按2.5%的綜合稅率估算,比實體企業少繳稅約450億元。
公正繳稅咋實現?
在當前減稅降費的大配景下,實現電商與實體店之間的公正稅負,該當主要做“減法”,對電商成立類型的納稅秩序,對實體店進一步低落稅費承擔
“電商要不要納稅是一個偽命題,電子商務一直合用現有稅法,并沒有所謂的免稅報酬。”中國社科院財經計謀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暗示,我國現行稅法并沒有針對電子商務生意業務的非凡劃定,電商只是生意業務方法的改變,無論在網上銷售貨品照舊提供勞務,域名注冊,均與線下傳統生意業務合用溝通的稅法。
對此,蔡昌持有溝通概念。他認為,從公正角度看,稅收不該由于貿易模式差異而有所差別,對電商征稅,既不需要專門出臺法令禮貌,也不需要為電商單獨設立一個稅種,現有稅收體系里的工業稅、行為稅、貨勞稅、所得稅等,都可以合用于所有的電商。只有對電商實現征稅禁錮,才氣有效類型市場行為,形成有序競爭、有效市場。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敦促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明晰提出營造線上線下企業公正競爭的稅收情況。
從國際履歷看,發家國度普遍以保持稅收中性為根基原則,對電商企業和傳統企業舉辦公正課稅,英國早在2002年就擬定了《電子商務法》,明晰劃定所有在線銷售商品都需繳納增值稅,稅率與實體策劃一致,實行“無不同”征收;美國也在2013年通過了開征在線銷售稅的《市場公正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