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形態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大量的工作也會逐漸被人工智能取代。2017年12月2日,《FMI人工智能 前沿應用與人才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此次大會由FMI、光環國際主辦。
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必將帶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口,人才將成為未來企業與企業間的核心競爭力。面對巨大的專業人才缺口,國外域名 免費域名,如何實現人才的成功轉型?如何快速、準確的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光環國際董事長張澤暉先生認為,構建企業的AI大數據人才有三個層次:技術、業務和創新,從這三個層面,實現人才轉型。對技術的掌握、業務的了解以及產品的創新,才能更緊密的擁抱人工智能時代。
作為IT管理培訓領域的先行者,光環國際始終走在行業的最前沿,從項目管理到敏捷開發、產品經理,再到大數據,IT培訓生態體系已初步成形。光環國際目前的布局分為四部分:培訓(大數據公開課、周末班)、會議(FMI是光環技術大會的品牌)、社區(社區名稱為“飛馬網”,網址:FMI.com.cn)以及人才服務(高端獵頭、人才派遣)。
我們究竟會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什么樣的人才才能站穩腳跟?記者帶著這些疑問采訪到了光環國際董事長張澤暉,深度探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人才發展與培養。以下是采訪實錄:
記者:光環國際目前的四個業務板塊有重點嗎?
張澤暉:光環國際是一家培訓公司,培訓是主業,現在有IT管理培訓和AI大數據技術培訓。除了培訓之外,光環對整個產業是有社會責任的,有公開課、社區、人才服務等。
記者:光環國際一直是PMP培訓的領軍企業,現在發展人工智能的培訓,您覺得PMP培訓和人工智能培訓有什么共同點?
張澤暉:從目標群體方面是有共通的,針對IT經理人的管理培訓,這個人群針對的是有3-5年的工作經驗的IT工程師、程序員。目前的AI大數據的轉型課程,其實也是針對的3-5年有經驗的IT人。
光環現在研發的課程有“AI大數據的項目經理培訓課程”和“AI大數據的產業經理培訓課程”,這個課程能夠讓IT管理和IT技術兩方面結合起來,這是光環的特色。目前無論是國內、國外,還沒有任何一家培訓機構在做這個課程的研發,光環會在明年推出這個課程。
記者:光環國際目前主要是做培訓、公開課,光環現在的師資力量是怎么樣的?
張澤暉:目前光環有內部的專職老師團隊、也有外部的專家顧問團隊。比如,周末的培訓課程,很多都是行業內的專家講課。光環內部也有有專職做課程研發的專家。
記者:針對不同的學員基礎,光環的課程是分層次的嗎?比如對大學生、企業內部需要技術轉型的等。
張澤暉:光環的課程分為“在職培訓”和“應屆培訓”兩個層次。基于學員的起點不同,比如有經驗的IT工程師、零經驗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培訓是不一樣的。針對有經驗的IT工程師,叫“轉型升級”的課程,即對方確實是有經驗了,馬來西亞主機 日本服務器,經過2、3個月的周末學習,可以成為一個AI工程師。在分層次方面,光環的輔導老師會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基礎和能力,在學員畢業的時候,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給予建議。
記者:光環的大數據公開課、轉型培訓班、培訓的課堂,學員結業后,是否會給學員提供證書?
張澤暉:光環會給學員發個證書。但實際上在光環畢業的學生,在市場上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因為光環是培養實干型的人才、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到企業后,能夠很快的進入項目工作,也解決了企業招人難的問題。
記者:光環的培訓模式還是傳統型的在教室上課嗎?
張澤暉:是的,我們認為在人工智能的培訓上,要讓學生真正的掌握技能,需要有項目輔導、需要有實戰。比如,針對編程,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計算框架,再把這個程序跑通,里面有很多深層的內容。此外,主講老師和輔導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也很有必要。光環培訓的目標是,學生畢業后就能成為實戰型工程師。雖然光環目前有線上學習、有直播等線上平臺,但是在線只能是輔助。
記者:面臨技術轉型的階段,一些在職的工程師會遇到很多問題和挑戰,您可以給這類人群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嗎?
張澤暉:在AI技術轉型的過程中,學習上比學習iOS、學習Android要難度大,但并非不可攻克。建議就是:大家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越早上戰車,越早跟上這個浪潮越好。早點轉型有領先優勢、被迫轉型,就已經落后了。
記者:在人工智能時代,現在的IT工程師和未來的IT工程師,您覺得在職業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