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6年的低迷期,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表在2017年迎來了“起死回生”。近日,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7年第三季度》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288萬臺,同比增長 18.7%。基礎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6.7%;而智能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達到264.8%,消費升級下引發了智能穿戴設備新一輪的“春天”。
Forrester的數據也顯示,到2022年,智能手表將占據可穿戴設備市場55%的份額,而在去年這個數字僅為21%。的確,除了蘋果、谷歌這種老牌互聯網公司外,Fitbit和佳明等專注于健康追蹤類設備的公司也開始觸電智能手表。
隨著智能穿戴設備從1.0時代邁入2.0時代,脫離手機獨立使用和多場景化使用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市場打開了,但是如何從被智能手表迅速吞噬的可穿戴設備市場里分得一杯羹呢?Fibit和佳明從垂直化領域入手,誠然,健康功能雖然是一種重要特征,但并不是驅動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長的根本原因。試想一下,某一天出門,發現手機忘帶了,你會立刻轉身回去拿,但如果發現手表忘戴了,你會回去嗎?在“移動先行”策略指引下,在蘋果Apple Watch 3加入通話功能后仿佛找到了一條捷徑。在Canalys發布了全球第三季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報告中,蘋果以390萬部重回榜首。這主要得益于Apple Watch Series 3配備了LTE基帶芯片——這意味著這款智能手表能夠實現獨立通話并且不用受限于手機。但通話并不是智能手表的全部,當掙脫手機的努力變成一次次的系統升級時,Apple Watch 3還是變成了手機的完美伴侶。
用戶們真正想要的智能穿戴設備不是脫離手機,而是要取代手機,很顯然,歐洲主要代理 德國服務器,通話只是一個最初始的用戶體驗。對此,國內創新性公司一數科技堅信,智能手表是完全有可能取代手機成為下一代的移動終端的。一數科技正在研發的ASU Watch是要以激光顯示+虛擬觸控技術來實現智能手表的人機交互,具備通話功能,而且也可以搭載。更重要的是,ASU Watch采用物理屏幕加上激光投影出來的虛擬屏幕設計,虛擬屏幕上能夠做到觸控輸入,雙屏互動實現1+1>2的互動效果,完全跳脫出傳統手機物理屏幕的范疇,香港服務器 香港服務器租用,是對未來移動終端的一次探索。
此前,一數科技研發的Cast One智能手表就曾登上CES并切引起不小的轟動,這款手表搭載了世界上最小的激光投影機模組,并且已經可以脫離手機獨立使用。而據一數科技工作人員介紹,比起一代產品,ASU Wath最大的進步就是解決了交互的問題。同時,一數科技也曾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合作,開拓后者研發的Viband技術,從而讓智能手表做到簡單的手勢識別。ASU Watch也將于明年1月份在CES上亮相,智能手表的發展進程會不會從此改變,值得期待。
如果說人們對于智能穿戴設備的需求是“把手機穿在身上”,那么一數科技ASU Watch一定程度上已經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