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今天發布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購物季蘋果公司以21%的市場份額成功奪回市場第一地位,年度市場份額統計也以15.3%的份額領跑。
無疑,2017年是蘋果公司在可穿戴市場大獲成功的一年,此前的2016年,蘋果的可穿戴設備發貨量還不到當時市場份額第一的Fitbit(2250萬只)的一半,比小米的發貨量也少500萬只,而且2016年小米的增長速度還要高于蘋果。
但是2017年劇情發生反轉,蘋果的Watch Series 3三代產品市場表現強勁,而Fitbit的產品在購物季表現疲軟,蘋果當季銷售了800萬只手表,而Fitbit只賣出540萬只,小米的銷售量也只有490萬只。全年來看,蘋果出貨量達到1770萬只,逆轉領先小米的1570萬只和Fitbit的1540萬只(二者可以看作是并列第二):
2017年可穿戴市場的總發貨量達到3790萬只,較2016年增長7.7%,排名TOP5的廠商出貨量都超過了150萬。但是可穿戴設備市場依然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市場,“其他”廠商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云主機,2017年四季度“其他廠商”出貨量為1560萬只,directadmin漢化 虛擬主機,全年更是高達5550萬只,這意味著超過40%的可穿戴設備產品來自名氣不大的中小廠家,但是隨著蘋果的強勢飛升,中小廠家的份額受到擠壓。
蘋果全年的統治力主要來自第四季購物季的強勁表現,也是好幾個季度以來,蘋果首次單季銷量超過Fitbit和小米。IDC認為蘋果受益于智能手環/手表的消費升級趨勢,越來越多的用戶將低價產品升級到功能更強大的產品,此外,蘋果的Watch 3系列增加的手機通話功能也吸引了不少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也是TOP5中增速最快的廠商,但是該公司的主要目標市場在國內,對同樣主打中國市場(海外市場低于總銷售額的15%),且銷售業績穩定的小米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