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拍賣平臺顯示,新飛全系品牌——新飛電器、新飛家電、新飛制冷器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權將于2018年6月28日10時至29日10時(延時除外),于河南省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活動,起拍價為4.5億元。
同時,新飛電器名下部分土地、房產及建筑也將于7月5日開始拍賣,起拍價1.15億元。
新飛破產重整中將清退所有員工,預計補償約1.58億,測算所得的債權申報總額超過25億,而新飛賬面總資產測算不到11億。
在同時公布的《關于批準新飛公司重整計劃的裁定書》中,新飛稱“因資金鏈斷裂、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新飛公司于2017年10月30日向新鄉中院申請重整”。
《裁定書》稱,豐隆亞洲本來是新飛重整投資人,但是在繳納5000萬保證金后,未能訂立重整協議并履行承諾,其4月3日在新加坡證交所發布公告從新飛撤資。
2017年 4月13日,豐隆亞洲還曾發表聲明,提出從新飛撤資。聲明中稱,云服務器租用,新飛自2011年以來持續虧損,隨著中國整體產能過剩以及競爭加劇,新飛近年來的表現進一步惡化。因此,新飛的財務情況受到不利影響。在過去的兩年中,新飛分別在2016和2017年出現了1.207億新加坡元和1.285億新加坡元的稅后凈虧損。
豐隆亞洲表示,由于新飛長期虧損,從新飛撤資預計將對豐隆集團的財務表現產生積極影響。
曾是當之無愧的冰箱老大
公開資料顯示,新飛成立于1984,在90年代末20世紀初可是當之無愧的冰箱老大,曾經和海爾、容聲、美菱并稱為冰箱品牌“四朵金花”,那句"新飛廣告做的好、不如新飛冰箱好"的廣告語在一代人中印象深刻。
據悉1996年以來,新飛連續8年產銷電冰箱突破一百萬臺,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中國電冰箱行業前列;1997年新飛品牌價值已高達31.84億;2002年9月,新飛冰箱、新飛冷柜又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成為全國屈指可數、中原唯一的擁有兩個“中國名牌產品”的家電企業。
2002年,新飛冰箱的產銷總量躍居中國冰箱行業前兩強,扣除出口因素,僅國內市場占有率就高達18.88%以上。要知道海爾冰箱2017年以17.3%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由此可見新飛當年的輝煌。
從國企變成了外資企業,走向了衰落之路
但隨著企業改制,公司創始人劉炳銀大權旁落,新飛也走向了衰落之路。一個時間點是,1994年外資入股新飛,新加坡豐隆集團、新加坡豫新電器與新飛集團三方合資,國內服務器租用 服務器托管,成立了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其中新飛集團占股49%,后兩者分別占股45%和6%。由于豫新電器由豐隆電器掌控,相當于豐隆電器掌握了新飛電器51%的控股權。
特別是1997年劉炳銀試圖多元化經營,看中空調市場,試圖收購藍波空調,但遭到新加坡董事會的激烈反對。而在2000年初,劉炳銀再次試圖收購廣東三榮空調,依舊被董事會否決。2001年9月15日,劉炳銀突然因胃癌在廣州病逝,新飛在董事會話語權驟減。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新鄉市政府將新飛集團在合資公司新飛電器中所持有的39%國有股權轉讓給新加坡豐隆。被豐隆占股90%股份的新飛,從國企變成了外資企業。
隨即人事上也迎來了大動蕩,2006年,接任劉炳銀的李根被換掉。新來的新加坡人張冬貴接管新飛電器,之后,連續空降400多名高管,新飛中高層管理大換血。
不過新飛的業績并沒有好起來,反而陷入惡性循環。最終的結果就是豐隆亞洲從新飛撤資,而新飛也因為資不抵債,最終落得破產清算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