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6月起,先后有超過30家大小互聯網公司被傳出“優(裁)化(員)”,涉及人數達1.5萬人。以官宣的角度看又分為三類,且依次遞進:
哪怕生態巨頭,BAT等企業的“縮招”也在意料之中……
部分科技企業裁員情況一覽(新浪科技整理)一切始于去年5月,率先打響互聯網裁員戰役的是兩家企業:ofo和魅族。
阿里巴巴王堅也曾說道:不是不招人,而是找對人。
“看主角的觀眾,云主機租用,殊不知,自己也是主角”——知乎上,正當知友們在信誓旦旦地調侃著百度時……不曾想,知乎自己卻成了裁員風波的主角。
放緩但未“斷崖”
結語:
不久前,中信證券發布的相關報告透露,當前非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掉頭向下跌至榮枯線以下,實際就業前景不甚樂觀。
“小黃車高層很亂,媒體的分析很多,但資金鏈問題是肯定存在的”,康少鋒說,ofo先被傳出裁員,獵頭們聞訊而來,“像這種高強度的初創互聯網公司的員工,習慣加班,工作強度也大,一直有市場”。
兩個月前,一篇名為《大裁員時代,沒有幸存者》的文章刷屏,作者以個人經歷描述了一場自稱“聲勢浩大”的裁員潮。煽動的言論受到網友追捧。
無法回避的企業,稱是人員優化或結構重組;
而獵聘大數據“2018年新增職位指數”顯示,從2018年9月中旬以來,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的確呈現較明顯的下降趨勢。針對互聯網行業,進入10月份以來,該行業亦出現了企業招聘需求放緩的趨勢,但目前并未表現出斷崖式下降。
正如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所言:在寒冬中先磨練內功、掌握技術,才能在穿越“寒冬”進入下一階段時取得成功。
有人發帖,“如何看待百度因打車發票一事開除員工”。事情并不復雜:有員工幾個月多報銷了幾百元,便被百度開除且沒有補償,此次共涉及55人。
畢竟春天將至,資本猶在、企業仍存、機遇不減。
“之所以讓你們離開,是為了讓企業,活下去”。
最先洞察到“寒流來襲”的人,無疑是游走于各家公司的獵頭。
有職業顧問認為,隨著企業招聘需求放緩,各行業將出現人員篩選更加嚴格的情況,這對求職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獵頭之窺
……
知乎員工吐槽被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