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聞圈被華為將在國內融資的消息刷屏。根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注冊系統”顯示,華為公司此次注冊的兩期中期票據分別募集30億元,期限均為3年;第一期的主承銷商為工商銀行,第二期的主承銷商為建設銀行。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更是將此次債券信評為信用評級為AAA/AAA。
華為是世界頂級通信設備制造商,此前在國內市場鮮有進行債務融資的消息。此次融資,引起高度關注。根據募集說明書,此前華為僅在境外發過四單美元債券及兩單“點心債”,在國內發行債券還屬首次。華為是不是真的缺錢呢?
華為是否真缺錢?
華為在國內計劃發行債券的消息被媒體報道后,網上各種觀點層出不窮。那么華為是不是真的缺錢?一方面,根據票據募集說明書顯示,華為近三年及2019年上半年末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1254.82億元、1572.65億元、1840.87億元和2497.31億元。
從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來看,華為2016年到2018年現金流分別為492.18億元、963.36億元和746.59億元。2018年現金流減少的原因主要來自美國對華為進行制裁時的庫存增加。由以上可以看出,亞洲服務器租用,不論是每年的“余糧”,還是手里的現金,華為都不缺。
另一方面,根據票據募集說明書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華為公司合并口徑實現營業收入5180.68億元、5984.80億元、7151.92億元和3965.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58%、15.52%、19.50%和22.86%。也就是說,華為通過技術創新,擁有著不俗的賺錢實力。
此外,從華為公司資產負債率來看,2015-2018年,華為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8%、68.4%、65.2%和65%。華為資產負債率連續四年下降,資產結構不斷優化。盡管面臨美國打壓,華為加大研發投入保持業務可持續性,但華為真不怎么缺錢。
華為為何要發行債券?
從票據募集說明書可以看出,華為在今年上半年手握2497.31億元貨幣資金余額,為何還要在國內發行總價60億的債券呢?
9月11日晚間,華為對此做出回應:“華為一直堅持通過合理的融資布局,持續優化資本架構,以確保公司財務穩健。境內債券市場快速發展,目前市場容量全球第二,債券融資已成為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公司通過境內發債打開境內債券市場,將進一步豐富融資渠道,優化整體融資布局。華為公司運營所需要的資金主要來自于企業自身經營積累、外部融資兩部分,以企業自身經營積累為主(過去5年占比約90%),外部融資作為補充(過去5年占比約10%)。公司經營穩健,現金流充裕。本次發債所獲資金將用于持續聚焦ICT基礎設施建設,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
從華為自己的回應來看,華為本次發行債券并非因為資金鏈出現問題,而是對自身資本結構進行優化。
對于本次募集資金用途,根據募集說明書顯示,資金均將用于補充華為公司本部及下屬子公司營運資金。而截至2019年6月底,華為在建工程達5項,包括總投資79億元的貴安華為云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46.6億元的華為崗頭人才公寓項目、總投資38億元的蘇州研發項目、總投資30億元的華為松山湖終端項目二期以及總投資19億元的松山湖華為培訓學院,擬建項目則有上海青浦研發、武漢海思工廠,總投資分別為109.85億元和18億元,以上投資均100%來自自有資金。
此外,由于我國債市吸引力逐步攀升,華為選擇在此時試水境內債券融資,為今后融資做準備。
除了華為自己回應公司經營穩健外,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債券主體和債項均對華為給出了AAA的評級,并表示:近年來華為公司核心的運營商業務經營穩健,消費者及企業業務快速拓展,具備很強的整體盈利能力、現金獲取能力和再投入能力;資產、權益規模持續增長,現金類資產充裕,債務負擔較輕。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教授分析稱:按照現代企業通行的公司治理原則對標大型跨國公司尤其是上市跨國公司,發行債券能夠在公司治理方面彌補不足,更能讓公眾了解華為。華為公司通過發行公募債券不僅給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機會,免備案主機,更是通過拿到融資給自己加壓,提高公司透明度,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體系,進而增強華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一位公募固收領域人士表示,華為計劃在境內發債有望受到銀行間市場熱捧。“作為知名公司,華為基本面非常穩定,業務現金良好,估計最終的發行利率會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