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即將過去,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宅在家中,大家最常見的動作就是玩手機,刷朋友圈和看微信群,每個人心情很跌宕。不是憤怒得手腳冰涼,就是感動得熱淚盈眶。但無論如何,我們在移動互聯網上有更深的感受:同生一世,我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長期從事互聯網工作,本人注意到一個現象:國家每遇到一次重大的災難,中國的互聯網就出現一次飛躍式發展。1999年,美國軍機轟炸我駐南斯拉夫使館,中國互聯網誕生時政類BBS,互聯網作為媒體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2003年,“非典”橫行,網絡游戲、網絡購物、即時通訊工具等迅速發展,BBS走向黃金時期,更重要的是許多人成為新網民,互聯網普及率快速拉高。2008年,汶川地震,舉國上下眾志成城,網絡媒體在信息公開、社會動員等方面,顯示無與倫比的強大力量,自己也登堂入室,成為公認的主流媒體。2020年,這場不期而遇的災難,會給中國的互聯網帶來怎樣的改變?
萬眾一心戰“新冠”(網絡圖片)
在抗擊“新冠肺炎”短短這些日子,人們上網時長明顯增加,互聯網輿論場規模明顯加大,各種網絡應用多姿多彩,美國服務器租用,各顯其能,互聯網在當今中國社會的傳播力、動員力、影響力再次爆發,我們不能想象假如沒有互聯網,這場壯烈的抗擊“新冠肺炎”的斗爭會是什么模樣。盡管我們評估這場災難給中國的互聯網究竟會帶來哪些意義深遠的變化為時尚早,但風起青萍之末,綜合這些天互聯網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不管叫“上半場下半場”也好,叫“1.0,2.0”也好,有一點可以肯定,互聯網正在加快從信息科技走向數字科技、從傳統互聯網走向智慧互聯網。甚至可以這么說,此次舉國抗擊“新冠肺炎”是中國互聯網進入數字科技時代的標志性事件。具體而言,“新冠肺炎”可能給中國互聯網帶來十個明顯的變化:
一、5G商用加速推進。
“新冠肺炎”這種涉及億萬民眾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出現,帶來信息超大規模流動,也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需求,呼喚更大容量、更快速度的信道,為應對事態發展、打贏抗“疫”之戰,提供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信息服務。5G應用場景一下子變得更加清晰和更加可行,遠程醫療、遠程教育與遠程辦公等需求強盛且緊迫,5G加快落地已成緊要任務。反過來,隨著5G的加速建設,遠程醫療、遠程教育與遠程辦公等應用將迅速普及,視頻社交、視頻辦公等成為主流網絡應用。
二、ABCDEI數字技術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數字技術大放異彩,成為戰勝病魔的“新式武器”。可以預計,經過實戰檢驗的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云計算Cloud、大數據Data、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物聯網IOT等數字技術(簡稱‘ABCDEI’數字技術),VPS,將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加速應用實施。各種應用場景層出不窮,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將在生產生活中大量應用; 云服務無處不在;機器人加快在繁重、危險的崗位上替代人類的步伐;AR、VR場景更加豐富、虛擬與現實深度耦合;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等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大量出現。所謂“產業互聯網”,其實就是“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此次疫情結束后,我國產業互聯網將加速推進。
三、“數字鴻溝”有望加速填平。
全國14億人居家隔離,現實世界的活動近乎停擺,線上活動成為主要方式,疫情刺激大量新網民涌入。隨著“五環外”約3億左右人口陸續上網,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現在為61.2%)將進一步拉升,逐步接近美日韓及歐洲互聯網發達國家的水平(80%左右)。農民、農業、農村網絡服務需求日益旺盛,我國互聯網市場空前擴大,互聯網全面“下沉”成為趨勢。
四、網絡視頻步入發展黃金時期。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進程中,網絡視頻不僅陪伴人們打發隔離期間的“無聊時光”,更是在信息發布、知識科普等方面發揮作用。短視頻在平臺盤整之后獲得新的動力,發展空間明顯進一步擴大。隨著更多機構和專業人士進入,短視頻制作水準提升,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喜聞樂見。高質量的長視頻崛起勢頭明顯,內容付費被廣泛接受,大量自制優質“網播劇”贏得更多觀眾和收益,傳統電視臺最后一塊地盤被進一步侵蝕。《囧媽》“電影網播”的模式,標志著“網播電影”成為電影制作發行的新方向。得益于5G快速部署,短視頻和長視頻兩翼齊飛,成為網絡主流應用。網絡音頻平臺穩步擴張,成為人們學習、娛樂新助手。家庭電視大屏互聯網化、數字化進程加速,向家庭娛樂中心發展,從“看電視”過渡到“玩電視”。
五、電子商務整體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