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誰也沒能提前預測到,2020年會是以“宅”這樣的方式開始的。新年至今,疫情防范迅速席卷整個國家,所有人都過了一個家里蹲就能為防疫做貢獻的春節。
“口罩”脫銷、“賀歲”撤檔、“文旅”謝客、“假期”延長、取消各種聚餐活動,一眾春節民俗在這位“對手”面前黯然失色。文化消費勢頭急轉直下,可以想象,翹首企盼的春節紅利“覆水難收”。而最可怕的莫過于,疫情帶來的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一時間,幾乎整個中國只有一個主題,就是如何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這次疫情對對未來的經濟產業影響會有多大?沒有人能夠準確計算出來。
雖然宏觀層面影響沒有那么嚴重,但是微觀層面上看,影響卻不小,尤其是服務業,比如餐飲、酒店、旅游、線下消費、線下商業等等,甚至包括珠寶奢侈品、肉制品消費等等。
這種微觀層面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是每個人都身在其中的。
當整個中國進入到了疫情防治的行動之中,各地采取限制流動措施,對各個實體經濟行業的打擊都是巨大的。
蝶變,互聯網世界推陳出新
對比了2003年“非典”后的產業影響。餐飲、酒店、線下消費、線下商業在疫情解除后,基本一個季度左右就可以修復;入境游、大型會議等行業,基本上需要3個季度左右才能全面修復。很多產業可能會從業務特點上,從商業形態上發生變化,甚至影響到產業整體走勢。例如當年“非典”情況下,站群服務器,崛起了一批像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子商務公司。
疫情對消費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繼而進一步左右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行業發展趨。那么,疫情之下互聯網世界又發生了哪些驚人的變化?
一、關于14億人口現代化治理的相關產業,未來一定會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如何管理好14億人口的衣食住行與安全健康生活,是人類歷史上都沒有經歷過的命題。未來在災備、防控、防災、應急等方面,如何更好地服務14億人口,讓大家更好地增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會帶來一系列的產業機會。
所以在社會整個治理體系升級方面,互聯網企業有了巨大的產業升級機會。
業務上體現為智慧城市、交通管理、醫療體系、農產業供應鏈、物流效率、應急災備、信息溯源等等。
“網絡”與“渠道”下沉是很重要的趨勢,并且結合大數據等相關的技術,受制于疫情后物理“隔離”等帶來的影響,三四五線地區的居民、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居民活動可能被迫轉到線上,疫情的影響將強化這一趨勢。
另外,在產業鏈上,體現為整個社會治理體系的科技能力升級。包括更全面的數據化、智能化、更大范圍的系統平臺、甚至具備人工智能的災備預測等等。各種新型科技力量會不斷應用在如何更好地服務14億人口的現代社會治理方法上。
甚至包括一直以來討論的醫療配套體系的問題,在這一次疫情中,分級診療問題再一次被放大,如何更加有效地配置中國有限的醫療資源,是個重大命題。
分級診療在國內其實是一個長期問題,這里涉及到各種配套設施的完善,包括醫共體的進一步建設、醫療數據化的進一步完善、遠程診療的升級、健康檔案的數字化與云端化建設等問題,乃至包括未來進一步待開發的特種機器人、智能醫療看護等等,還有各種快速檢測試劑、疫苗、藥品等等領域,都是值得關注的產業機會。
二、“線上行為替代”,即線上場景對線下場景的加速替代
《囧媽》的免費放映,意味著整個線上娛樂進一步對線下娛樂的替代,很可能《囧媽》會導致線下院線革命的開始,最后院線可能只剩下基礎的社交需求,未來大型電影的首發可能會越來越多的在線上展開。
再比如一直被看好視頻會議領域。過去中國主要做終端應用,買單者主要是政府與行政事業單位,但這一次疫情可能會全面加速中小企業的視頻會議行為。在疫情環境下,視頻會議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此次很可能會加速這個行業未來十年的成長。
還有在線辦公,多人協作任務管理工具、線上業務流程管理、在線教育等等領域,這些行業可能會進一步加速原本線下的行為轉移到線上。最開始的契機是因為躲避疫情,而一旦成熟后,可能成為一個常規工作方式。就好像當年電子商務,一開始是因為“非典”無法購物,但時間一長發現,這是一個更有效率、更加便捷的方式,由此帶來了萬億級的電子商務產業二十年黃金發展期。
“線上替代”這件事,意義非常深遠。長期來說,它會影響到未來中國產業互聯網的進程,影響中國區域經濟分布、房地產行業。
多點開花,全員進化
娛樂模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