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UCloud優刻得等在內的有實力、有強大云計算支撐能力的平臺,經過大了量互聯網企業的磨煉,成為了眾多電商平臺的疫情中IT擴容的選擇。其中,UCloud因其“中立”的定位,尤為受電商企業的青睞。
2020開年,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迅速席卷整個中國,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喜慶的春節變得“特別”, 親戚串門、朋友聚會等聚集性活動被緊急暫停,全國各地紛紛進入宅模式,直接對中國經濟以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隨著疫情的變化,全國各地均采取了較嚴格的社區管理,所以無論是購買口罩等防疫相關產品需求還是生鮮之類的生活服務需求,都由原來的商場、超市、菜市場和飯店等線下場所轉為線上購買,直接觸發了電商和外賣的需求。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補充,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企業可以說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全民搶菜,生鮮電商訂單暴漲
今年春節,熱衷于菜市場買菜的長輩們也計入了生鮮搶購大軍,開啟了全民搶菜模式。綠葉菜、肉制品成為了最難搶購的視頻。為了能搶到這些熱門生鮮食品,大部分人每天定好鬧鐘在線蹲守搶菜,搶菜時間也越定越早。
不多時,各大微信群開始流傳一張《搶菜指南》標注好了各家生鮮電商的APP庫存更新時間以及各平臺的優劣勢,搶菜鬧鐘從早上的5點提前到了前一天的23:30。天貓超市晚上23:30開放第二天庫存,盒馬凌晨12點開放新一天的庫存,每日優鮮早上預約,早上6:40開放……
圖:搶菜指南
由于全民集中線上搶菜,各大生鮮電商平臺訂單量暴漲,根據公開信息顯示,今年春節期間:
1. 京東生鮮配送到家業務相對節前環比增長370%,
2. 每日優鮮數據顯示,除夕至初四,平臺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
3. 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同比上月增長超過300%;
4. 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訂單量達到了春節節前單量的2-3倍;
5. 達達稱春節期間蔬菜銷售額同比增5倍。
6. 餓了么北京外賣買菜訂單量同比增長9倍,商超訂單也同比增長超2倍;
從歷年春節期間生鮮電商的數據來看,春節的銷量會比平時稍微低一些,因為春節返鄉潮,一線城市用戶減少,整體訂單有所下降。但在疫情影響下,今年春節電商平臺的用戶結構發生了變化,涌入了大量過往未觸達的用戶,導致了同一時期訂單量一路爬升、暴漲,綠葉菜和肉制品等品類還出現了搶購現象。
2020年,或是生鮮電商分水嶺
訂單爆發式的增長,隨著需求和供給的匹配開始出現失衡,供給的整體產業鏈被堵塞,供應實效難、體驗難,但這些挑戰同時倒逼生鮮電商行業生出了新的機會,讓業界很多分析師認為生鮮電商迎來了新的機遇。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接受采訪時表示,疫情對生鮮電商來說確實是機遇。此次疫情,一方面培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另一方面,過去制約生鮮電商最大因素的供應鏈,經過此次疫情的大考,將會吸引更多資本進入市場,推進生鮮電商的洗牌和進一步的發展。
疫情,不僅改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同時改變了生鮮電商平臺的用戶結構。原先在商超和百貨的糧油、食品等需求被轉移至生鮮電商平臺;原本在商超和百貨的用戶將由線下購買轉向線上下單進行購買。所以,只要生鮮電商平臺能夠解決供應鏈的問題,疫情將會是一次機會。
所以,2020年內或是生鮮電商的“分水嶺”。疫情過去之后,美國站群服務器,會有大部分將繼續延續在線采購生鮮的習慣,不久的將來,在線采購生鮮將成為大部分消費著的“標配”。所以如果生鮮電商平臺的供應鏈能夠跟上,疫情是一次機遇,但如果能力不足,則有可能在此期間被逐漸淘汰。
生鮮電商火熱背后,云服務商的支撐是關鍵
在電商發展的過程中,技術成為了推動其發展的重要推手,云計算是不容忽視的一項技術。對于生鮮電商平臺來說亦是如此。遇到“秒殺”、“搶購”之類的促銷日子,或是“疫情”等特殊時期,這些高峰時期往往對電商的IT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滿足非常大的訪問、存儲與數據處理的能力。此次疫情期間,各大生鮮電商平臺的訪問量就比平時要高很多,這種情況下IT系統通常會面臨:當瞬間訪問量是平常的幾十倍時,帶寬在瞬間就會被占滿,用戶訪問則變的很慢;當服務器負載太高甚至會造成宕機,用戶出現頁面無法訪問的現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