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各地正在興起工業互聯網浪潮,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部分,工業互聯網被產業界各方所看好,中國工業正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工業互聯網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放眼全國,工業基礎強勁的地區希望抓住工業互聯網這張閃亮的名片,工業互聯網園區正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按照18%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來算,預計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青島喊出了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口號,而上海則要打造工業互聯網2.0版本,那么誰會成為工業互聯網的第一城呢?
從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很多地方都有著工業互聯網的巨大發展潛力,首先是工業實力本身就排名比較靠前的,其次是互聯網產業有著比較強大實力的地區,其三是軟件和IT實力比較強大的城市,由于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鏈很長,產業中的重要參與者比較多元化。這些城市都有可能有著巨大的潛力。其中青島、山東、重慶等地都表現比較突出。
青島:工業重地的突圍
在互聯網的浪潮中,山東稍顯落寞。首先,山東的產業結構偏重工業化,吸引不住年輕人,其次,山東城市的首位度不高,省會濟南在山東的資源集聚力不強。而被稱為北方明珠的青島,正在嘗試抓住工業互聯網的機遇。 首先,青島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雄厚的工業基礎,31個制造業大類齊全,在全國都不多見。
工業互聯網瞄準的是工業生產領域的產業鏈、供應鏈,這當中牽扯到眾多紛繁復雜、糾纏難解的細節問題、流程問題、成本問題、談判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很多工業機理的沉淀。在青島,以五朵金花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在幾十年的市場磨練中,對于工業、對于制造的理解自然非比尋常,工業互聯網應該在哪些環節發力,沒人比“老工業”們更清楚。
從2019年開始,山東正在工業互聯網上按下”快進鍵”:
2019年6月,歐洲服務器租用,青島提出加快發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
2019年12月18日,青島市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推進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用新一代基礎設施支撐新興產業突破;
2019年12月31日,青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速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率先推出市場化運作的5G基站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
2020年1月13日,青島公布14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新基建項目達20個,總投資632億元。
最重要的還在于,青島已經出現了平臺級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卡奧斯,這是海爾孵化出的重要的工業互聯網平臺。2019年9月20日,海爾正式發布COSMOPlat,中文名稱“卡奧斯”,它是海爾推出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全球首家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居國家級10大跨行業、跨領域“雙跨”平臺名單首位,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匯聚了3.4億用戶、4.3萬家企業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
以卡奧斯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是由傳統的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轉型,是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的轉型。并且,這是用戶深度參與企業全周期全流程,零距離互聯互通,以創造用戶終身價值的智能制造模式。從卡奧斯的運營經驗來看,這種模式主要體現在互聯工廠的三聯三化:三聯——聯工廠全要素、聯網器、聯全流程;三化——柔性化、數字化、智能化。
在許多人看來,具有制造業基礎的青島,是工業互聯網所需的絕佳場景。不過,青島要發展工業互聯網,除了布局新基建、發展新技術之外,在工業這個本行上也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升級。在疫情之下,卡奧斯平臺已經大顯身手,這標志著海爾從制造向平臺轉型的嘗試,而卡奧斯近期獲得了大額融資,則是海爾獲得了市場認可的明證。青島要打造工業互聯網基地,就需要打造青島的創業生態,畢竟一個卡奧斯還是不夠的,而青島本身的創業生態還是不如南方的城市。同時,海爾這些年概念雖然多,但是海爾卻在營業收入上落后于美的等老對手,頗有些光打雷不下雨的感覺。
上海:打造工業互聯網2.0升級版。
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工業互聯網產業創新工程實施方案》里提出,到2020年,通過實施上海工業互聯網“533”創新工程,即構建“網絡、平臺、安全、生態、合作”五大體系,落實“功能體系建設、集成創新應用、產業生態培育”三大行動,實現“全面促進企業降本提質增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國家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主導力和話語權”三大目標,全力爭創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城市,并帶動長三角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上海工業互聯網產業有包括建立基本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體系等五大發展目標。同時,上海也有著發展工業互聯網得天獨厚的優勢,上海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與汽車、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鋼鐵化工、都市產業等重點產業領域布局了一大批優質企業,推動這些企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利于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