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3月21日),上市公司協鑫能科發布公告,將與中金資本擬合作發起設立一支以“碳中和”為主題的產業基金——中金協鑫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基金總規模不超過100億元,首期規模約40億元。
如無意外,這將是首支碳中和主題基金。投資界獲悉,該基金將圍繞移動能源生態進行股權投資,主要投向充換電網絡、網約車出行平臺、智能車輛管理平臺、電池資產管理等方向,簡而言之就是綠色股權投資。
這是一個隱隱爆發的新風口。兩天前,高瓴創始人兼CEO張磊在一場公開演講中表示,推動碳中和,VC/PE大有可為。他透露,高瓴成立了專門的氣候變化投資團隊,還將推出專項綠色基金。
昨天,首支碳中和產業基金誕生!
總規模100億,中金資本參與
第一支碳中和產業基金正式成立了。
3月21日晚間,協鑫能科正式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中金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合作發起設立一支以“碳中和”為主題的產業基金,通過對移動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優質項目和充換電平臺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并借助新能源汽車出行平臺實現向充換電平臺的導流,完成充換電數據平臺的建設,構建全新的移動能源產業生態。
投資界獲悉,這支合作基金名稱擬定為:中金協鑫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基金總規模不超過100億元,其中甲方或其關聯方/指定實體出資約占基金總規模的51%;乙方或其關聯方將負責募集或者通過其旗下產品/自有資金出資約占基金總規模的20%。基金首期規模約40億元。
未來,VPS,中金協鑫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將圍繞移動能源生態進行股權投資,主要投向充換電網絡、網約車出行平臺、智能車輛管理平臺、電池資產管理、電池梯次利用等移動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優質項目。
協鑫能科以大灣區、長三角、西南地區、中原地區四地作為重點布局和深耕區域,打造輻射全國的移動能源服務企業,助力新一代智慧移動能源生態建設。此舉是為響應國家加快碳中和和新基建的號召。
首支碳中和產業基金誕生,算是碳中和火熱景象的一縷縮影。所謂碳中和,也稱為凈零二氧化碳排放,是指在特定時期內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二氧化碳消除量相等(如自然碳匯、碳捕獲與封存、地球工程等)。換句話說,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被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這就是所謂的“碳中和”。
這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2020年,國家領導人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宣布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召開,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研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成立一支專門投資團隊,重倉新能源
高瓴張磊:推動碳中和,VC/PE大有可為
兩天前,高瓴創始人兼CEO張磊在參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經濟峰會時表示,當綠色轉型成為明天最大的確定性,將有力地引導大量社會資本轉向碳中和領域,綠色股權(VC/PE)投資正當其時。
他認為,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方向上,市場化的VC/PE機構大有可為:一方面,通過不斷探索最優的資源配置,追求環境、公平、社會等長期價值。另一方面,選擇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同行者,一起通過持續創新,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下,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共贏。
如今,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筑、農業、負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與數字化等領域,正在不斷涌現一些新的綠色技術和模式,孕育著重要投資機遇。高瓴早早看到了這其中的機會。
去年12月20日,光伏巨頭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于2020年12月19日簽署了《關于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226,306,134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6.00%。協議約定轉讓價格為70元/股,合計轉讓價款為15,841,429,380元。也就是說,高瓴資本以158億重倉了這家光伏巨頭。
這并非個例。2020年以來,高瓴資本頻頻出手,多次大手筆投資新能源產業鏈:7月17日,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拋出197億元定增名單,其中高瓴資本認購100億元;9月1日,鋰電隔膜龍頭企業恩捷股份發布公告采用競價定增的方式定向增發6944萬股,融資50億人民幣,其中高瓴資本認購1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