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降費啟動了一輪又一輪,不少網民的“體感”網速卻依然在原地踏步。
最近,工信部和寬帶成長同盟發布了一組數據,個中都提到“中國寬帶網速迫近12M”。動靜一出,正在緩沖《三生三世》、《大唐榮耀》的網友們坐不住了:我們用的是“假寬帶”吧?
一個“假”字里,有誤解,也有無奈。
我們在本系列的第二期中已經闡明過,單元的夾雜、理論值和實際值的差距等因素,都大概造成“我用了假寬帶”的錯覺。
但越來越多的事實表白,縱然解除了上述因素,很多用戶的網速依然與運營商所宣傳的存在龐大差距。
前幾年,央視《每周質量陳訴》就做過一期“假寬帶真相”的節目,節目中,一位姓蘇的密斯在購置6M包月寬帶后發明,家里的網速與之前利用4M寬帶時并沒什么兩樣。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下,為蘇密斯家提供網絡處事的“英聯寬帶”認可,他們向蘇密斯等寬帶用戶所提供的寬帶網速事實上達不到所理睬的尺度,還說,寬帶短斤缺兩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
誰在給我們用“假寬帶”?
這些用假寬帶坑用戶的運營商都是誰呢?各人大概常常聽到“二三級運營商”的提法,簡樸來說,無論是海外照舊海內,寬帶銷售市場都可以分別為三級。電信、移動、聯通三家眷于“一級運營商”,用戶可以直接與其簽署入網協議;而長城寬帶、e家寬,以及上面提到的英聯寬帶等,等于“二三級運營商”,這些運營商自己沒有骨干網絡,只能租用基本寬帶運營商的網絡后在個體小區內部署局域網,再向用戶銷售。
假寬帶問題主要出在二三級運營商。有些二三級運營商為了與移動等基本運營商競爭,追求更高的經濟好處,就在部署局域網時偷工減料,這就是造成假寬帶的主要原因。而偷工減料的手段也是八門五花:
第一招:獨享寬帶變共享
部門運營商在宣傳時向用戶理睬“X兆獨享寬帶”,過后卻偷偷變獨享為共享,譬喻一個小區有100M帶寬,每戶10M,原來只能分派給10戶,但運營商顛末計較,發明按在線比率,天天平均有5戶不上網,于是就將這100M寬帶分給15戶,甚至更多。這樣,一旦呈現上網岑嶺,如15戶同時上網,實際網速就遠遠達不到運營商所理睬的尺度。
第二招:一根網線多家用
移動、電信、聯通的寬帶,一般都是專線接入,一戶一線,獨享帶寬,但犯科的寬帶運營單元為了節省本錢,一根寬帶數戶人家,網速忽快忽慢,一不把穩就斷網。
第三招:假充正規玩“轉租”
更有甚者,本身治理了基本運營商的寬帶處事,就打著“電信、移動、聯通”的品牌,從路由器上分出幾條線來給租客安“寬帶”,甚至像網吧一樣,裝一個互換機,每月向租戶收取必然用度。
別的,“假寬帶”或“黑寬帶”還大概存在無牌策劃、私拉亂接、投訴無門等問題,對用戶的權益和安詳危害極大。
為什么有人會上假寬帶的當?
假寬帶固然多次遭到媒體伐罪,但這并不故障其泛起伸張之勢,這個中,價值和門檻成為兩大主因。
我們知道民營寬帶的價值一般城市低于基本運營商,查詢聯通官網可知,市區50M包年寬帶(不安裝固話)的價值為1480元,郊區為1280元,directadmin下載 美國虛擬主機,同樣的處事,長城寬帶是880元,平均下來,50M寬帶每月資費或許在70-120元之間。
但“假寬帶”往往自制得離譜,不罕用戶受到“月租60元,獨享最高100M”這類小告白的誘惑,稀里糊涂就辦了“假寬帶”。
其次,“假寬帶”的治理手續較量簡樸,有時連身份證都不需要,一個電話,這些假寬帶運營商處事人員便可提供一條龍處事。對付有姑且需求的用戶來說,簡直具有必然吸引力。
別的,基本運營商自身處事的“痛點”,譬喻資費高,以及各類強制綁縛,也是將用戶推向“假寬帶”火坑的原因之一,。
假寬帶折射民營寬帶成長逆境
雖然,與基本運營商對比,民營寬帶商無主干網、無資金優勢,只能靠提高策劃效率謀保留,是假寬帶滋生更深層的原因。假寬帶折射的,也正是民營寬帶的成長逆境。
2014年底,工信部宣布《關于向民間成本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告示》,向民營成本進入寬帶接入規模開放大門;2015年,首批民營寬帶運營商牌照正式發放。而在此之前,鵬博士、方正等雷同企業多年前就開始提供寬帶處事,不外這些企業持有的只是電信增值業務中的“駐地網”牌照,做寬帶接入是在打 “擦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