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 Star Metric” 北極星指標,又叫做“OMTM" One metric that matters, 獨一重要的指標。
之所以叫北極星指標,是因為這個指標一旦確立,就像北極星一樣,高高閃耀在天空中,指引著全公司上上下下,向著同一個偏向邁進。
一、為什么北極星指標那么重要?
找到公司的北極星指標,是做增長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為什么這么說?
第一,做增長涉及到公司運營的方方面面,沒有一個明晰的指標指引,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而無法有效地會合火力抓住重點。
第二,當公司達到必然局限,一個配合的方針可以輔佐把團隊調解到同一個偏向上,而且明晰任務的優先級。
第三,設定一個指標,可以或許大幅提高動作力。如同YC連系首創人Paul Graham所說:一旦你選定了你的方針,你只有一件事可以做,盡力到達誰人方針。通過這一個方針,你可以知道公司的狀況,有針對性地上線各類項目和試驗,然后調查有無成效。
二、這兩家硅谷企業奈何選擇北極星指標
假如上面的告訴照舊讓你以為太枯燥,一起來聽聽關于北極星指標的兩個故事吧。
(一)美劇《硅谷》中的Pied Piper
最近大熱的HBO美劇,Sillicon Valley 硅谷,方才出了三季,已經充實地俘獲了寬大馬工和非馬工的心。我的許多措施員伴侶都在追,一致的評價長短常寫實,并且險些有點太寫實了: 從某搜索引擎大公司內部的夸誕文化,到形形色色的奇葩風險投資人,再到Pied Piper從一個措施員Richard的業余項目跌跌撞撞生長為獨立的公司,走過融資燒錢幾度瀕臨破產又置之死地爾后生的全進程,的確可以稱為一部活脫脫富麗麗的硅谷真人秀。
圖1:《硅谷》第一季海報
在第三季的倒數第二集,當投資人和公司員工歡快地開party慶祝Pied Piper的重大里程碑500,000個安裝用戶時,公司的CEO Richard卻處在龐大的驚愕中。為什么?因為在這500,000次安裝用戶里,只有19,000, 也就是不到4%的日均活潑用戶(DAU)。安裝數不消表明,日均活潑用戶(DAU)在這里指的是天天至少登錄Pied Piper 平臺一次的用戶,用戶下載多當然好,可是這內里有許多是因為方才上市的宣傳,媒體報道和品牌效應,而高下載低活潑用戶比例恰恰說明白產物還存在龐大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劇集里,Richard和他的團隊走上了想法設法增加DAU的漫漫長路,無所不消其極,甚至還一度回收了從印度皮包公司買點擊的步伐。
圖2:安裝量和DAU兩個指標的差距
Richard 自帶主角光環,Piped Piper很大概會轉敗為功。在現實世界中,假如你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指標作為公司的北極星指標,而你卻不自知,你會把公司置于一個十分危險的田地。
(二)Facebook如何打破MySpace重圍
早在Facebook創立之前,美國社交網絡的老大是MySpace。MySpace汗青久,用戶多,尚有雇主加大金主新聞團體撐腰,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應該可以等閑碾壓由幾個大學輟學生開辦的Facebook,最終卻輸得一敗涂地。個中的原因雖然不但一個,可是有一個有趣的區別是:MySpace公司運營的主要指標是注冊“用戶數”,而Facebook在Mark的指引下,在創立的早期就把“月活潑用戶數”作為對外講述和內部運營的主要指標。
圖3:MySpace與Facebook的較勁
你大概傳聞過所謂的虛榮指標,“Vanity Metric"。 我們并不能說注冊用戶數是一個徹頭徹腦的Vanity Metric,但它卻有”虛榮“的身分在。怎么講?假如Myspace號稱本身有100萬注冊用戶,這內里有幾多是5年前注冊的,有幾多注冊之后從來沒有二次會見過,有幾多試用了屢次就成為了僵尸用戶,有幾多仍然利用可是半年才上線一次?100萬的注冊用戶大概在投資人哪里看起來悅目,在員工哪里說起來好聽,但在公司的內部運營上,它也大概讓MySpace錯誤預計了形勢,走偏了偏向,抓錯了重點,香港站群服務器 美國服務器,最終在和Facebook的較勁中敗下陣來。
圖4:Facebook打破MySpace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