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企業規模來看,5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包括小微企業。實踐云計算的主要目的是遵循先進企業的發展模式,滿足業務升級的需要。
但500人以上的企業,其實習目的卻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首先,從整體上看,無論是500-2000人的大中型企業,還是20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主要是通過提高技術和計算能力來滿足生產的需要,從而塑造自身的競爭優勢;
其次,這類企業考慮產品交付速度、服務水平、IT運維能力、成本等很多細分層次。這說明大中型企業的業務發展很快,這樣的企業已經形成規模,并且有自己的下屬部門進行IT技術的全套運維。由于業務敏捷性的需要,傳統IT軟件的部署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需要新的力量快速升級。
第二,實踐周期越短,企業用戶引入先進技術的目的越強
從實踐周期來看,無論是即將推出云產品/服務還是使用5年以上,企業用戶對云計算的實踐主要集中在:競爭優勢、遵循策略、提升計算能力。簡而言之,企業在采用云計算時,主要關注云計算帶來的先進技術,因此企業可以利用它來塑造和鞏固自己的競爭壁壘。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企業相比,實踐云計算不到一年的企業,基于遵循戰略和提高技術能力的目的尤為突出。也就是說,從表面上看,這類企業在導入云計算的時候還處于后續態度,基于短期直觀目的部署云計算。但是,隨著云計算的使用越來越深入,實踐周期越來越長,企業在享受了云計算帶來的好處后,逐漸改變了心態。
綜上所述,實用企業第一次部署的所有關鍵驅動力都聚焦于構建基于技術的競爭優勢,實現云計算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夠滿足業務發展的需求。
第三,建立競爭優勢是企業用戶共同關心的問題
以導入不同云計算產品/服務為目的,61%的企業用戶構建技術優勢,51%的企業采用后續部署策略,49%的企業提升計算能力。也就是說,企業用戶第一次使用云計算產品/服務時,主要考慮企業在宏觀層面需要解決的難題,而較少關注IT運維成本或運維管理復雜度降低等細節。

總體而言,中小企業第一次部署的關鍵驅動力也側重于建立基于技術的競爭優勢。此外,大型企業更加意識到傳統IT系統對業務發展的制約,轉向云計算。
在調查中,我們感覺到,把云計算引入先實踐的企業,目的不僅僅是在某些方面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效率。從調查獲得的數據來看,很明顯,首次引入云計算的企業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打造技術優勢、確定云戰略和提高計算能力。
確定云戰略,一方面,企業可以提高競爭力和成本管控能力,通過低成本手段利用數據驅動高效業務發展;另一方面,云計算的引入可以幫助企業在綜合戰略層面提高綜合能力,從而塑造新的競爭力。有不懂的請咨詢夢飛服務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