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身份:小我私家站長一枚,海表里主流云根基都用過,可以說略有心得。這兩年海內云產物迅速升溫,互聯網、軟件、通訊財富鏈上下游的大廠根基都開始做本身的云陳設。此次也是應業內伴侶的邀請,選了海內幾家口碑還可以的大廠做了本機能測試比擬,但愿這次的測試數據可覺得其他開拓者提供一個客觀的參考。至于海內云廠商同海外云廠商的PK,后續假如有時間會繼承更新。
1、測試提要:
主機和硬盤我直接選擇了機能更優的SSD機型,從硬件迭代的角度說,之后高機能主時機越發普及和主流。為了擔保測試數據可形成有效比擬,本次測試在所有廠商申請的主機和帶寬設置都溝通,詳細環境如下:
測試廠商:阿里云、比格云、華為企業云、騰訊云、UCloud.
測試機型:IO優化/高IO型、4核CPU、8G內存、100G數據盤、5M BGP網絡。
2、測試內容、要領與東西:
測試內容:
本次測試主要對云主機實際利用中較量存眷的幾項做了一個檢測,測試項目包羅網絡I/O本領、存儲IO本領和CPU計較本領測試。
測試東西:
網絡方面主要用Netperf 2.7.0,多地ping直接用Chinaz在線測;
IO用FIO東西舉辦測試,軟件是默認yum安裝的最新版本;
CPU計較本領用Unixbench,軟件版本5.1.3.
3、測試功效:
網絡測試功效比擬:
① Ping值測試功效比擬:
Aliyun
Biggeryun
Qcloud
HUAWEI
UCloud
通過多地域ping數據來看,阿里云、比格云、華為企業云和UCloud的網絡在全國范疇內均表示精采,但4家差異線路、差異節點的表示照舊有些許差別:
阿里云電信線路的表示很好,廣東節點最快到達7mm.聯通、移動等線路的表示稍微遜色,但照舊在通暢的范疇內,美國云服務器 韓國vps云主機,根基速度都在30mm以內。值得一提的是,外洋香港節點的速度最快到12mm,在提供外洋節點的廠商中屬于第一梯隊。
比格云、華為企業云和UCloud的網絡整體表示較量不變。江蘇和上海節點的網絡速度全線較量通暢,電信、聯通、移動、多線的響應速度大抵在10mm以內,平均響應速度只有40-60mm.尤其是比格云,作為新平臺同華為和UCloud等老司機對比絕不遜色,網速一項僅次阿里,排名第二,表示十分驚艷。不外惋惜沒有外洋節點。
騰訊云的網絡環境較量雞肋。廣東和香港節點6mm高速響應,可是也有不少海內省市的響應速度已經掉出平均線,論壇里部門黑粉也曾給過騰訊的網速不變性著重差評。不外Ping值測試每次城市有必然數值差別,筆者只是輕噴。實際選擇處事器時,各人照舊要看本身實地測的功效。
② Netperf測試功效比擬:
總體看,阿里云、比格云、騰訊云、UCloud在此項的表示都較量正常。個中比格云測出來給到用戶的帶寬比實際申請的更大,量較量足。HUAWEI在溝通設置的環境下,測出TCP帶寬3.39M,我仔細查抄呼吁又測了一遍,確實照舊這個數據。詳細原因我并沒有跟官方校準深究,大概是我Sever主機的網絡跟華為之間連通不太好,也有大概是華為給到的帶寬不太夠。
IO測試功效比擬:
溝通設置條件下,比格云的IOPS已經明明爆表了。他們官網宣傳的數字是12萬,我實際測出來的有25萬,也是逆天。轉頭看下他們家的網絡測試功效,也是實際的比官方發布的更高。可見比格云官方照舊以低調、穩重為主的。騰訊、華為的IO優化主機,機能均較普通型主機有很大晉升。阿里和UCloud應該是機房負載過高,同樣的SSD主機,但看IO一項功效并不是很抱負。
CPU計較本領測試功效比擬:
比格云的CPU也不錯,新平臺到底是全新的設備,機能領先。騰訊、華為依舊持平,保持大廠風度。墊底的照舊阿里和UCloud.
4、綜合利用體驗:
綜合闡明之前,先比個價值:
從實用角度,綜合主機機能、網絡、價值、易用性4方面來說,本次測試后我的排序是:Biggeryun>UCloud> Aliyun> Qcloud>HU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