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總會呼吁不要忘記人文關懷,但沃爾瑪這項關懷消費者的技術,似乎有些瘆人。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零售巨頭沃爾瑪正在開發人臉識別技術,用來識別結賬隊伍中購物者的情緒,當檢測到那些不開心甚至生氣的購物者時,沃爾瑪的員工將收到警報,提醒他們在顧客投訴前就及時提供幫助。
除了識別客戶,這項技術還可以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將客戶的面部表情(或稱“生物特征數據”)與其交易數據相關聯,以檢測顧客的購物花費和購物喜好。
這項技術的專利文檔稱:“留住現有客戶比通過廣告獲得新客戶容易。除非有大量客戶流失,否則客戶服務工作不到位是不會出現在管理數據中的。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客戶往往會選擇轉去別的地方購物,而不是花時間來投訴。”
沃爾瑪不惜用高科技留住顧客,和實體零售業越來越不好做有關。據華爾街見聞報道,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巨頭崛起,新加坡主機 免備案服務器,令美國實體零售業的處境更加艱難。去年美國零售業月均增加1.7萬個就業崗位,但是今年就已經變成了月均減少9000個。在這種情況下,沃爾瑪只能盡力保住已有客戶。
但沃爾瑪要當心可能會事與愿違。其實在2015年,美國部分沃爾瑪門店就試驗過類似的人臉識別技術,不過當時的目的是用來抓小偷:攝像頭掃描每一位進店顧客的面部,有前科的盜竊罪犯會被自動識別并上報。但實驗很快結束,因為它的最終效果并不好,還引發了大量關于隱私問題的討論。
這次的人臉識別依舊是沃爾瑪在沒有經過顧客允許的情況下,搜集個人生物數據并且分析,推特上已經有一大堆人在抱怨這項技術仿佛是《1984》的場景了。
在用科技檢測消費者行為上,迪士尼的做法更受歡迎。2013年,迪士尼斥資10億美元研發的“MyMagic+服務系統”在佛羅里達投入使用,這是一套整合了網站、手機應用和可穿戴設備MagicBands智能腕帶的系統。當MagicBands與游客信息的加密數據庫連接后,消費者就可直接通過MagicBands出入樂園,酒店,購物和獲知排隊信息。而MagicBands傳回的游客實時數據,則可輔助迪士尼進行決策制定:比如何時何處增加更多員工,餐廳應該補充哪些配送食物等。工作人員還可根據數據庫和定位信息獲取游客的姓名和喜歡的電影人物等信息,來進行個性化的服務。
迪士尼公司公開表示,Magic+智能腕帶對于迪士尼樂園的業務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域名免費備案 directadmin購買,使迪士尼樂園營收在2014年上半年成長了22%,成為公司的第二大營收部門。迪士尼稱要把智能腕帶推廣到全球的主題樂園中,并開發更多的使用場景。
看來,監測式的關懷和侵犯隱私只有一線之隔,怎么更好地使用技術手段方面商家們還需再多費些心思。
關注中國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或微信號:821496803 我們將定期推送IDC產業最新資訊
查看心情排 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2017-07-25 10:13:00
大數據資訊 像北京人一樣開車,中國正成為算法王國
盡管目前為止,中國還正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但在人工智能領先地位的角逐中,它在步步逼近美國。 <詳情>
2017-07-25 09:36:55
云資訊 谷歌喊著人工智能先行 財報卻誠實地站在了廣告業務
谷歌喊著人工智能先行,財報還是很誠實地站在了廣告業務這邊。雖然被歐盟罰了27億美元,但谷歌二季度還是凈賺35.24億美元。 <詳情>
2017-07-25 09: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