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一批開發者受邀到加州蒙特利(Monterey)參加蘋果開發者大會,這是本周二剛開幕的第25屆WWDC(蘋果世界開發者大會)的原點。
當年,開發者們有幸見證了剛誕生的Lisa 電腦。“One more thing”則是,年輕不羈的喬布斯第一次對外展示了那則一年后即將轟動全美、引起巨大爭議的廣告 “1984”。
Macintosh廣告“1984”
*也有人認為喬布斯是在1984年的一場股東會上第一次對外展示這則廣告,并發表了指責IBM的演講。
廣告中,一群面如死灰,動作整齊的人正在聆聽屏幕上一個碩大頭像的演講:“我們思想上的統一,比世界上任何軍隊都強大……”與此同時,一個穿背心和運動短褲,戴隨身聽的年輕女孩掄著錘子拼命奔跑,直到最后把大錘砸向了巨幕。
這一意象來自奧威爾的小說《1984》。廣告最后,蘋果告訴所有人:你會知道,為什么1984年不會變成《1984》(And you’ll see why 1984 won’t be like “1984”)。廣告里的碩大頭像諷刺的是IBM的壟斷和專制。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WWDC的前一天,傳出微軟75億美元收購GitHub的新聞,一時激起吐槽無數。
開發者不滿的對象不僅限于微軟。他們不想看到獨立運營的代碼存儲和托管平臺GitHub被任何大公司收購——谷歌、甲骨文,每一個假設都引起揶揄,就連昔日打破1984鐵幕的蘋果也進入了當年被自己諷刺的“IBM們”的陣營。
在開發者活躍的CSDN和知乎等社區,關于微軟的段子是這樣的:“大家以后將使用Github家庭版,Github社區版,Github專業版,Github企業版,普通程序員建議訂閱使用付費軟件Github365。”關于蘋果的也好不到哪兒去:“要是被蘋果收購,估計所有開發者都要有Mac才能訪問,移除代碼還得要Apple ID”。
6月4日,GitHub的競品GitLab迎來遷入高峰。開發者們用腳投票,用行為來表達對微軟未來操控 GitHub、盜取用戶代碼數據的可能性的擔憂。
GitHub收購消息發布后,GitLab迎來遷移高峰
無論是蘋果,還是微軟,都面臨著同樣的無奈事實:
開發者地位正越來越重要;
開發者正在遠離大公司;
而大公司卻恰恰需要開發者。
這一次,開發者不再是拓荒時期的牛仔、嬉皮士和獨行俠。連結、協作、以及有如糧食般的海量數據是開發者重塑世界時不可或缺的工具。個人、組織和整個社會都面臨一個共同議題:如何適應正在成形并崛起的“開發者文化”和開發者共同體?
我們未來將生活在怎樣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以技術和增長為核心之一的新文化范式,是更像那個掄鐵錘的女孩兒,還是那個發表演講的頭像。
時代寵兒
要說明現在開發人員有多受重視,只需看看規模逐年擴大,曝光度和關注度逐年提高的各類“開發者大會”。
不同于一般意義上公司內部的“工程師”,各類大會中被稱呼為開發者的群體,更多指外部開發者。
根據GitLab發布的《2018全球開發者報告》估算,全球開發者數量在2100萬左右,大多數供職于硬件、服務以及SaaS等行業的中小型企業中,且其中21%的人“不上班”,而是與團隊遠程協作。
在中國,已有70萬個人開發者接入GitHub社區。他們“埋伏”在北京中關村、西二旗、杭州西溪、深圳南山或任何你意想不到的角落。
開發者已成為全球創新的重要力量,是互聯網大公司生態得以運轉的重要力量。
所以在今年的WWDC上,蘋果CEO庫克開場就對6000多名開發者講:
“歡迎回家,開發者們!”
相信他是真心的,因為數據不會騙人——蘋果App Store 十周年,200多萬個應用,收入累計突破1000億美元,平均每個應用帶來收入5萬美元(蘋果與開發者3-7分賬),每周5億訪問量——這背后是來自77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200萬開發者的支持。
這次WWDC也是近年來最“軟”的一次。蘋果沒有展示任何硬件產品,第一天的開幕式全部圍繞iOS、macOS、watchOS、tvOS四大操作系統展開,并公布了包括AR開發工具ARKit 2.0和機器學習訓練平臺Create ML在內的一系列針對開發者的新動向。
其目的再明顯不過:突出開發者的位置,以吸引更多人才充實蘋果生態。
微軟“苦追”GitHub也是出于相同的考慮。
作為面向開源和私有軟件的代碼托管平臺,目前GitHub服務150多萬家機構,站群服務器,匯集了2800多萬名個人開發者,托管了8500多萬個代碼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