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過基于云計算的服務完全取代傳統數據中心嗎?”大多數大型企業的CIO都在問這個問題。成本效益、系統可用性改進、按需擴展計算,以及存儲容量的靈活性是企業采用云計算的主要驅動因素。因此,企業在開始實施時需要進行盡職調查。在通常情況下,治理結構和受托責任要求企業CIO采取商業案例合理的方式進行這種轉變。必須適當權衡利益和成本,無論是投資還是風險。此過程包括確保基于云計算的方法適合長期IT和業務戰略,并滿足企業的財務、技術、運營、安全、風險要求。
雖然企業將業務“轉移到云端”越來越普遍,但應考慮數據中心遷移的一系列云計算選項。它們包括評估即服務產品(如SaaS,DRaaS和UCaaS)可以發揮的作用,特別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這是文章中的重點。公共云與私有云的考慮也是重要的。公共云服務具有吸引力,因為他們更多地使用共享多租戶基礎設施,所以它們的價格較低。然而,并非所有的應用程序都適用于公共云。使用公共云、托管私有云或整合的內部數據中心的混合方法可以產生最佳解決方案。內部部署的私有云可能很有效,但它們通常需要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才能有效地構建和運營。不適合云計算運行的應用程序將會有機會整合,并可能重新開發新技術。由于每家企業都有獨特的技術、性能和安全要求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因此建立一個具有過渡方案的企業案例是至關重要的。
以下是根源于合理業務案例,并且可以確保數據中心過渡到基于云計算的服務的四個步驟:
步驟1:充分描述環境
為確保數據中心過渡計劃的成功,過渡團隊應開發一個全面的環境特征描述。它包括創建詳細的應用程序、設備和軟件清單,以及了解當前成本基準(如電力、房地產、人員、設備和服務),以及理解網絡連接性、備份體系結構、災難恢復環境和身份管理操作。
這個練習是整個過程的基礎,因為它提供了項目范圍的完整畫面。此外,它還可以建立一個精確的配置管理數據庫(CMDB),從而實質性地降低轉換風險,并實現有效的IT運營(考慮ITIL流程,例如事件、問題和變更管理)。如果缺少配置管理數據庫(CMDB)或者沒有進行維護和更新(這在大型企業中經常發生),這個任務可以識別“孤例”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它們可以被取消而不是被移動,通常可以節約成本。
執行清單還可以發現可能潛伏一段時間的軟件合規性問題,這意味著企業的軟件提供商現在可能需要進行修正。確定擁有、使用、可用的許可證以及隨附的合同限制有助于避免與云過渡相關的許可沖突。
步驟2:將應用程序映射到基礎設施
大多數企業傾向于以應用為中心的過渡方式,因為它提供了高度的控制和風險緩解。定義詳盡的應用程序目錄將有助于識別潛在移位的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移動組,協助確定后續任務的優先級,并促進與受影響最終用戶的溝通。
在應用程序目錄的基礎上,團隊應將所有應用程序映射到其虛擬基礎設施(VM)和物理基礎設施(例如物理服務器和存儲陣列)。這樣做有助于確定移動后可以消除當前物理足跡的哪一部分(以及相關成本)。
進一步優化移動組需要應用程序依賴關系映射。應用程序之間接口的表征對于確定每個云計算/數據中心移動組中的哪些應用程序是必要的:(1)避免增加廣域網費用;(2)避免由于應用程序接口之間延遲增加而導致的性能問題;(3)避免存儲/數據庫獲取/投入和吞吐量費用。許多云計算服務針對云計算之外的交互收取每筆交易的費用。尋找這些可輕松提供公共云業務案例的使用模式至關重要。
步驟3:確定最佳云端目標
要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云服務來實現最佳成本結構,企業應優先考慮以下方法:
優先級1 =公共云
優先級2 =托管的私有云
優先級3 =合并的內部數據中心
對于每個應用程序,企業都應評估安全性和合規性要求,以確定公共云能否滿足這些要求。此過程需要企業的IT安全功能來確定公共云解決方案是否滿足企業的安全需求。有時,安全性和合規性要求會消除公共云的需求,盡管公共云安全性的改進可以減輕許多企業的這些擔憂。
接下來的任務是評估公共云提供商的產品是否能夠滿足每個應用程序的技術和性能要求(例如,支持的特定OEM數據庫和版本,以及可用性/性能最低限度)。對于每個應用程序,團隊應該對預期環境(例如,實例、實例的正常運行時間、存儲、數據庫獲取/投入和吞吐量)進行建模,以確定托管在公共云中的成本/業務情況,其中包括優化每個計費杠桿的模型(例如,確定保留實例可以提交的時間量,更長的承諾降低單位成本)。許多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都有工具來幫助建模,第三方工具也可用。一些工具可以從當前環境收集數據,自動比較云計算提供商,并幫助確定云計算提供商和混合選項的最佳產品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