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兼顧公有云和私有云。青云QingCloud目前業務形態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及托管云。并且,青云QingCloud是業內唯一一家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使用的是同一套架構、同一套代碼,并得以大規模成功驗證的公司。統一的架構既能上下貫通,美國服務器租用,又能最大程度的節省運營成本。這也是青云QingCloud重要的競爭實力之一。
當今,云計算市場的競爭可以用“激烈”,甚至是“慘烈”來形容。并且,各個云廠商之間的競爭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降價。
云廠商的第一要務是創造營收,青云也不例外。青云在2016年,僅僅成立3年就實現了千萬元凈利潤。青云QingCloud做到了降價與創造營收并行,強大的技術實力則是這一事實的有力支撐:
3、與其他廠商的不定時降價不同,青云QingCloud保持著每年兩次降價的頻率。青云QingCloud一直堅持按需使用和計費的模式,也就是青云QingCloud獨特的秒級計費模式。青云QingCloud的降價不是搞數字游戲,也不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而是因為 青云QingCloud能夠將資源和技術更好的整合在一起, 用更優惠的價格幫助企業客戶實現云上實踐和探索。
先說老大哥亞馬遜AWS,據筆者了解,從2006年發布云產品至今,AWS共宣布了60余次降價,平均每年5次以上。再說中國云市場的霸主阿里云,從2014年開始,阿里云每年降價十余次,年降幅高達50%。騰訊云、移動云、沃云、金山云等也不甘示弱,紛紛加入降價大戰。不可否認,整個公有云行業價格不斷下降已經成為常態。
4、青云QingCloud早在2014年就開始關注行業云,并從2015年開始嘗試相關實踐。行業云并非是單純的軟件平臺,而是一套完整的、被驗證過的、可落地的技術方案和運營經驗,應該具備核心技術、自動化運維能力、產品與交付能力,以及技術商業的平衡。隨著行業實踐的深入,青云QingCloud發現集團云和行業云將是未來云計算發展的重要趨勢。 完整的交付能力、規模化運營能力、技術和成本的平衡能力,都是青云QingCloud在行業云領域取得成功的因素。
雖然各大云廠商紛紛加入了降價大潮,但是從市場反饋看,價格因素雖然重要,但并非唯一,“核心技術能力” 、“生態”也是云廠商強有力的競爭壁壘。近幾年,國內各大云供應商先后出現云服務宕機問題,有的嚴重影響了用戶自身利益。降價固然好,但如果因為降價而導致產品和服務出現問題,損害用戶利益,云主機租用,那就得不償失了。
近日,青云QingCloud宣布第11次降價。“云主機 1 核 2G 僅需 14 元/月”, “企業型主機和超高性能型主機平均降幅達43%”,“SSD企業級硬盤和超高性能硬盤降幅達20%”,“容量型硬盤降幅達7.3%,價格降至0.3元/GB/月”,“現在注冊還可以獲最高 650 元禮包”…這樣的降價幅度和優惠力度,青云顯然是要打造好用不貴的 “國民好云”。
青云QingCloud一向以出眾的技術性能得到行業與企業市場的高度認可。自成立以來的六年時間,青云QingCloud 從一家基礎云服務商轉型為綜合企業平臺服務商,今年又升級為企業級全棧云 ICT 服務商。目前,青云QingCloud 已經收獲 90,000 多家客戶。同時,青云QingCloud始終堅持通過技術創新,不斷降低云資源的使用成本,提高用戶使用體驗。自2013年公有云上線以來,青云QingCloud每年至少降價兩次,目的是讓人人都可以享受到價格適中、服務完備的企業級云服務。然而,無論是降價頻率,還是降價幅度,青云QingCloud都很保守,所以,一直以來,提到青云QingCloud,就會想到一個詞“高冷”。因為相比其他云廠商,青云QingCloud的體驗好,技術和服務過硬,但是價格偏貴。
后記
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做好技術和成本的平衡,是青云QingCloud贏得市場,幫助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和云上實踐探索的唯一秘訣。青云QingCloud的每一次降價,都是因為技術和工藝的周期到了,采購成本和運營成本降低了。比如SDS 2.0與隔離技術和容器技術的結合,使存儲密度大幅提高;利用P2P資源調度系統幫助降低運維成本等等。正如青云QingCloud CEO黃允松所說,“用代碼來節約成本,這才是真正的IT”。經過11次的降價,青云“國民好云”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好用,不貴,青云做到了!
1、青云QingCloud的云計算平臺及相關組件都是自主研發的,在通過技術手段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提高了基礎設施的性能,這是青云QingCloud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以強大的技術實力為基礎,青云QingCloud成為了全球首家實現資源秒級響應和按秒計費的云服務商;國內首家提供 VPC (虛擬私有云)服務、強調公有云租戶間 100% 二層網絡隔離的云服務商;全球首家將 SDN(軟件定義網絡)技術應用于云平臺業務的云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