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京東云,不僅代表著亮亮視野可以把云服務放心交給京東云去做,還意味著可以擁抱京東云背后龐大的生態體系。而借助亮亮視野在AR/VR領域的前沿技術積淀,京東云又成功切入一條新的賽道。
與其高筑護城河,莫不如打造開放的生態圈。基于這樣的考慮,亞洲服務器租用 歐洲服務器,亮亮視野將目光瞄向了同樣在開疆拓土的京東云,二者一拍即合,很快就傳出了兩家企業簽約合作的消息。一家AR企業牽手一家云計算廠商,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表象背后,又是怎樣的一段故事?
有數據顯示,以新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正在驅動AR/VR快速發展,中國AR/VR收入在未來5年的增長可能會使其成為AR/VR市場的主宰,迎來爆發。數據表明,到2022年,AR設備將達到35億部,市場規模在850-900億美元之間;VR設備5000-6000萬部,市場規模在100-150億美元之間,而中國AR/VR收入將占全球1/5。如今,AR智能眼鏡引領AR市場掀起了第四波技術浪潮。
曾有這樣一則新聞走入公眾的視線:2018年春運期間,鄭州鐵路在短短兩天時間內查獲7名網上在逃人員,26名冒用他人身份證件的人員,成績卻并非歸功于大量警力的地毯式搜索,其背后功臣竟是一部AR眼鏡。
出人意料的是,這部可穿戴的AR智能眼鏡是出自一家AR初創企業之手。創立于2014年,這家名為亮亮視野的公司旨在通過第一視角交互,實現多維度的連接、認知與協同,推動人機協作,完成上億級的B+輪融資。1月23日,這家公司又與京東云簽署Matrix合作協議,以擁抱更大的生態。這是為何呢?
在技術落地的過程中,AR與云計算、大數據和AI天然地緊密耦合在一起。通過云計算解決端到CPU、GPU的計算和效率,AR/VR獲得了真正能在設備端形成與云端的互動;通過大數據分析,AR助力實現人力能效的提升,達到降本增效之目的;而AR與AI的融合,又驅動了智能穿戴設備的技術升級。同時,云計算又是大數據和AI的基礎。
“理想非常美好,現實很骨干。” 亮亮視野創始人&CEO吳斐在與京東云的合作發布會上如是說。增強現實技術實則是數據和現實的融合,但在落地的時候卻不免產生一些難點,諸如低延時、高清晰度和交互性,這是整個用戶體驗最主要的指標,對軟、硬件能力要求非常高。
箭無虛發,聯手打造技術服務平臺
云生態體系已成雛形,未來值得期許
這就意味著加入京東云生態圈的亮亮視野不僅是被賦能者,同時也將扮演賦能者的角色——這正是一個互相助力與融合,以期實現互相賦能的過程,而這也正是京東云踐行“云矩陣”生態戰略的實際行動。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充滿商機的巨大市場,每個細分的行業背后都蘊藏著AR無限的發展商機,遠不止警務領域的應用,實則還有工業、醫療、教育、制造業等眾多行業。對于已取得服務大中型企業500余家輝煌戰績的亮亮視野而言,又該如何乘勝追擊,進一步鞏固AR市場地位,繼續拓展業務版圖?
AR產品已經大規模商用了?公眾對AR市場的發展現狀尚停留于爆發后“盛極而衰”的印象之上。實際上,AR行業內多家企業瀕臨破產、裁員和解散的邊緣。然而,行業洗牌之際,正是那些頭部企業積聚領跑勢能,迎來發展的大好契機。亮亮視野正是抓住了AR產業螺旋上升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契機。
蘿卜快了不洗泥——對于過快的擴張發展速度,不免有人發出這樣質疑的聲音。對此,劉子豪坦言,“這個云矩陣生態依然處于發展初期,并保持快速增長,生態的豐富度至關重要,明年會有生態3.0戰略的發布,屆時,如何更好地賦能各個領域的合作伙伴將會有更為明確的規劃路徑。”
借力新領域合作伙伴切入新疆土,這早已不是京東云的頭一回了。實際上,自2018年起,京東云大動作持續不斷。繼攜手英特爾、品友互動、希捷、180數字技術、商派、尼爾森網聯、麥谷科技、TalkingData、SMART科技、百分點、托普云農、太火鳥等眾多合作伙伴,到如今聯手AR/VR領頭羊亮亮視野,京東云的生態圈不斷拓展新版圖,為業務增加新維度、注入新活力,其全行業的云生態體系已現雛形。
相信在以云計算、大數據、AI為主的第四次產業革命中,京東云會利用其技術、品牌、資源優勢,在構建云矩陣生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正如一棵根深苗壯的蘋果樹在沃土上成長,假以時日,它開枝散葉,終將枝繁葉茂,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