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云計算這場戰役,IBM入局至今進行了多次戰略調整。2006年,電商巨頭亞馬遜開始進入云計算市場。這在當時看來是一個耗費大量資源卻收效甚微的領域。
“相比傳統IT架構,云計算天然的彈性資源能力,能夠提高企業運轉效率,讓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滿足資源的使用需求。在經濟情況下行時,云計算帶來的效率的提升,更是直接刺激企業紛紛開始走向數字化升級道路。”金山云合伙人郭嵐向本報記者說道。
如今的云計算市場正處于市場的快速爆發期。Canalys調研數據顯示,在全球云計算廠商中,亞馬遜旗下AWS以254億美元的營收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31.7%。緊隨其后的是微軟著力打造的Azure,其以135億美元營收占據16.8%的市場份額。谷歌云營收規模68億美元位列第三,此后是阿里云以及IBM云。
事實上,作為全球 IT 產業唯一一家百年企業, 2016年初,IBM 正式宣布將轉型成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和云平臺公司。其中,云計算業務成為IBM關注的焦點。
回顧過去的2018年的云計算市場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在經過十余年的積累后,產業云端化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根據國際調查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較2017年同期大幅增長46.5%,市場規模超過800億美元大關,達到804億美元。
1月23日,IBM發布其2018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報告中顯示,2018年,IBM終止了長達七年的營收下滑,2018年IBM全年營收795.91億美元,同比增長0.6%,凈利潤為87.28億美元,相較上年同期凈利潤增長51%。
縱觀2018年全球云計算業務,爆發是一個關鍵詞。根據國際調查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較2017年同期大幅增長46.5%,市場規模超過800億美元大關,達到804億美元。
相較于競爭對手,IBM的動作略顯緩慢。2013年IBM斥資20億美元收購當時美國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研發公司SoftLayer,正式進入公有云市場。此時的云計算市場已經呈現出勃勃生機。
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免備案主機,云計算有著天然的優勢。而這同樣是互聯網的特點。繼亞馬遜之后,2009年阿里巴巴組建云計算部門,2010年,志在轉型突破的微軟同樣開始將云計算作為其發力點。
記者了解到,市場占有率在參與市場競爭中至關重要,施耐德電氣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們打造的智能工廠會為客戶推薦底層云計算廠商,大多數時候亞馬遜和微軟都在推薦之列。”
以硬件起家的IBM與同以硬件馳名的惠普、思科、富士通一道,選擇了OpenStack的研發路線。然而,這樣的決定直接導致了在云計算競爭的上半場,IBM云敗下陣來。
2月12日,2019 IBM Think大會上,IBM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inni Rometty在談及其數字化重塑2.0計劃時重點提及了混合云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這樣繁榮景象的背后,香港免備案主機 美國服務器,曾經的藍的巨人IBM卻在市場占有率上減弱。據Canalys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IBM云業務市場占有率由4.7%下降至3.8%。這樣的市場表現,對于志在轉型為認知解決方案和云平臺公司的IBM而言顯然并未達到市場預期。IDC中國助理副總裁周震剛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道:“IBM的傳統客戶是大中型企業,而更傾向于使用云計算服務的用戶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使得IBM在全球市場的競爭落后于AWS(亞馬遜云平臺)和MS(微軟云平臺)。中國市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對此,周震剛向本報記者表示:“更傾向于云計算的用戶大多數是中小企業。IBM的傳統客戶是大中型企業,而使得IBM在全球市場的競爭落后于AWS和微軟。”
事實上,在國際云計算市場中,頭部效應非常明顯。全球前五大云計算廠商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65%以上。
保守的跟隨者 對于云計算的發展方向,IBM似乎從未抓準。
觀察這份榜單不難發現,IBM是前五大云計算廠商中唯一以硬件起家的。而其僅以31億美元營收占據3.8%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