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亞馬遜AWS的推出為標志,云面市已經10多年了。這些年來,人們對云的認知日趨清晰,比如公有云與私有云之分,IaaS、PaaS、SaaS三層之分等,這些概念的推出讓我們對云的認知逐漸全面。而與此同時,隨著應用的普及和深入,云計算技術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我們可以看到,云計算也正在向更高階段演進。實際上,今年來市場已經有了關于下一代云、云計算2.0等各種說法,名稱雖然不一,但可以看出,傳統云平臺面臨挑戰,新一代的云平臺呼之欲出。近日,VPS,VMware提出了新一代云平臺(EC2.0)的概念,宣布要推動云平臺從軟件定義走向應用感知的升級。
應用轉型升級催生新一代云基礎設施
新一代云平臺的出現并不全是市場的炒作,其背后的推動力是企業對應用創新能力的追求,為了匹配這種能力,云平臺的升級在所難免。
記得前些年流行一句話,未來所有公司都將是軟件公司。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軟件的重要性已經今非昔比。的確,我們可以看到軟件正在全面滲透,它在企業創新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在成為數字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今天,應用開發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的一個戰略資產,因此大家都在構建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為此,不少企業會重新評估原有開發模式,將重心從應用開發外包逐漸轉化為外包與內包相結合,并為此打造一個敏捷靈活、安全可控的應用開發模式。”VMware大中華區高級技術總監李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應用開發創新能力的追求會帶來的一個明顯變化是,改變了整個企業IT團隊的組織架構,比如說現在一些頭部的企業里已經出現了云架構師團隊。而新團隊、新技能的出現,要求整個企業的IT管理服務的流程和界面都要做出相應改變。
具體而言,傳統基礎設施團隊是以IT基礎設施為中心的,習慣于把基礎設施暴露給使用者,讓使用者來配置和管理。而現在最新的趨勢是,基礎設施團隊要變成SRE,要把基礎設施變成服務暴露出來。比如,應用開發團隊不用直接告訴基礎設施團隊說需要多少資源,而是會把應用對環境的需求以代碼形式提交給云平臺,云平臺按照流程自動完成配置和交付。調用方式的變化需要新的界面和接口,同時還會模糊開發和運維之間的角色劃分。
而上述這些需求最后都會匯總到基礎架構層面,這就需要新一代的IT基礎架構,也就是新一代企業云來支持。為了與上一代企業云相區別,VMware稱新一代企業云為Enterprise Cloud 2.0(EC2.0)。
新一代企業云Enterprise Cloud 2.0
李剛介紹說,EC1.0主要對應的是私有云,關注的是資源池、是IaaS,是流程自動化,它是面向內部、面向IT人員的。它的視角或者說服務的用戶就是IT管理人員,而不是應用開發人員。而進入EC2.0時代,此時的云平臺是面向應用開發人員的,云平臺不僅是支持上層應用,而是要使能應用的創新。
EC2.0具有以下一些明顯特征:第一,它一定是全棧資源的服務化、代碼化,應用開發人員會統一用代碼來調用所有服務、交付和運維。第二,它模糊了私有云與公有云的區別。這里不是說沒有私有云與公有云之分,而是平臺對公有云與私有云統一管理,應用根本無需關心到底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第三,數據和運維都可以被吸納、沉淀。
EC2.0讓應用的開發、部署和測試更為容易,這是與EC1.0的一個明顯區別。李剛介紹說,在EC2.0中基礎設施會把資源以API的形式暴露出來供調用,而DevOps團隊會通過Infrastructure As Code把應用所需要的整個基礎架構的部分(從開發測試到生產)用聲明的方式描述出來。平臺根據流程的執行自動觸發,完成資源的配置和交付。
據悉,EC2.0中有些關鍵組件,一個被VMware稱為Cloud Assembly,它把云上所有的服務像組件一樣進行集成。還有一個VMware稱為Service Broker,它來提供服務如何執行和調用。這些服務是跨云的,既可以在云上也可以是本地。而最底層支撐的則是各種云平臺。比如,平臺可以是VCF(VMware Cloud Foundation),也可以是VMC on AWS(運行在AWS上的VMware云),還可以是VMC(VMware Cloud)以及VMware在中國的合作伙伴云。這些云作為服務供應者通過Cloud Assembly把它抽象化,進入到服務目錄(Service Catalog),然后用Service Broker來執行。
李剛特別強調說,嚴格地說,EC2.0并不是一個完成的產品,而是一個參考架構,它讓客戶能看到,新一代的云平臺如何能支持應用創新,給客戶一個愿景。同時,這個參考架構也是可以實現的,而且依靠VMware的現有產品已完全可以搭建出這樣的一個云平臺了。
相關閱讀:
通知 | 2019云計算開源產業大會獎項評選開啟,歡迎報名!
聯想谷歌加入英特爾新晉云計劃
微軟籌建可持續數據中心,增加碳排放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