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天津分中心獲悉,由于高度集中了用戶、信息資源等一些重要信息,云平臺已成為發生網絡攻擊的重災區。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天津分中心安全專家介紹說,根據監測數據,雖然國內主流云平臺使用的IP地址數量僅占我國境內全部IP地址數量的7.7%,但云平臺已成為發生網絡攻擊的重災區,在各類型網絡安全事件數量中,云平臺上的DDoS攻擊次數、被植入后門的網站數量、被篡改網站數量均占比超過50%。同時,國內主流云平臺上承載的惡意程序種類數量占境內互聯網上承載的惡意程序種類數量的53.7%,木馬和僵尸網絡惡意程序控制端IP地址數量占境內全部惡意程序控制端IP地址數量的59%,表明攻擊者經常利用云平臺來發起網絡攻擊。
經分析發現,云平臺成為網絡攻擊的重要目標是因為大量系統部署到云上,不法分子有經濟利益可攫取。此外,云服務使用存在便捷性、可靠性、低成本、高帶寬和高性能等特性,且云網絡流量的復雜性有利于攻擊者隱藏真實身份,攻擊者更多地利用云平臺設備作為跳板機或控制端發起網絡攻擊。此外,免備案空間 香港服務器,云平臺用戶對其部署在云平臺上系統的網絡安全防護重視不足,導致其系統可能面臨更大的網絡安全風險。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天津分中心建議,云服務商和云用戶都應加大對網絡安全的重視和投入,分工協作提升網絡安全防范能力。云服務商應提供基礎性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并保障云平臺安全運行,域名購買 directadmin授權,全面提高云平臺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云用戶對部署在云平臺上的系統承擔主體責任,需全面落實系統的網絡安全防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