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不止是‘Intel Inside’,Intel‘無處不在’。”當一位英特爾的重量級合作伙伴在OSTS 2019的舞臺上說出這句話時,現場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以前,在多數人的印象中貼在英特爾身上的標簽更多是晶體管,摩爾定律在過去數十年的時間里把握著計算機產業的發展脈搏。不過隨著算力的場景需求越來越多元化,計算環境日趨復雜,只依靠硬件工藝制程的突破似乎變得“舉步維艱”。此時,作為半導體領域的先行者和引領者,英特爾提出六大技術支柱——制程&封裝、架構、內存&存儲、互連、安全、軟件,希望以此來迎接智能時代千億美元的市場紅利。在OSTS期間,筆者看到了英特爾在軟件領域的發展成果,對六大技術支柱也有了新的認識。
Intel Open Source Technical Summit 2019
英特爾首席架構師 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兼架構、圖形與軟件部門總經理Raja Koduri曾指出:“對于全新硬件架構的每一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潛力,軟件能帶來超過兩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為了讓用戶在x86平臺上獲得更優質的體驗,英特爾一直都在致力于軟件的創新和優化,而當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這些新技術蜂擁而至,軟件算法的職能也在從單一CPU向GPU、FPGA等多核異構的場景偏移。與此同時,開源技術的影響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軟硬結合、協作創新變得愈發重要。
英特爾首席架構師 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兼架構、圖形與軟件部門總經理Raja Koduri
美國當地時間5月14日-16日,英特爾主辦的一年一度的開源技術峰會(Intel Open Source Technical Summit,OSTS)在華盛頓州的Skamania舉行。這一峰會源自2004年的一次內部會議,從最初只有幾十個英特爾工程師參加,擴大到500人參會的規模。2019年的OSTS首次邀請了客戶和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亞馬遜、AT&T、谷歌、華為、京東、微軟、MontaVista、紅帽、SUSE、風河等企業悉數亮相,與英特爾共同探討AI、ML、容器等技術如何通過開源的方式賦能云邊端的設備和應用。
開源聚生態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系統軟件產品部門總經理蘇義德(Imad Sousou)談到:“軟件是英特爾的一項重要戰略資產,將幫助我們挖掘商業價值,真正釋放公司的整體增長潛力。英特爾在整個開源生態系統中協作,我們的貢獻和創舉正在引領行業推動面向以數據為中心時代的產品和服務創新。”無獨有偶,英特爾在前不久的投資者日期間也首次談到了軟件。既然如此,不妨從軟件的視角來看看英特爾在OSTS上分享的最新進展: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系統軟件產品部門總經理蘇義德(Imad Sousou)
為去除傳統BIOS代碼,通過設計模塊化提高可擴展性和安全性的ModernFW Initiative提供適度代碼,引導操作系統內核,以降低安全風險并簡化用戶管理;攜手合作伙伴推出基于rust-vmm的專用型云虛擬機;發布加入應用商店和工具包、集成深度學習與數據分析軟件棧并支持英特爾硬件功能的Clear Linux的開發者版本;展示高性能集成開源軟件棧Deep Learning Reference Stack與企業分析、分類、識別和數據處理工具Data Analytics Reference Stack,以及Fusion Edge Stacks、Intel Robot SDK在汽車、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領域的新用例。
阿里云與Clear Linux的合作
Deep Learning Reference Stack和Data Analytics Reference Stack的性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