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商、移動支付、在線出行等服務之后,云計算巨頭也瞄準了東南亞這一新興市場。
“在我們去年組織升級以后,全球化一直是阿里云的重要戰略。東南亞的技術趨勢是發展很快,沒有很明顯的分割點。這個區域的互聯網覆蓋率已達到75%。另外,它的人口里有50%都是15到35歲的年輕人,大家每天上網最少五個小時。互聯網的活躍度非常高,導致它們對數字經濟的需求非常強烈。”
5月30日,阿里云智能國際總裁袁千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阿里云會持續加大對東南亞區域的投資,并在東南亞、香港、韓國、日本、印度以及澳洲等地,都建立了本地的團隊。在阿里巴巴經濟體內,會分享一些經驗和方案,而在其他行業,會與更多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
這一策略已經看到初步成效。當天在新加坡舉辦的2019阿里云峰會期間,澳洲金融獨角獸Airwallex(空中云匯)、新加坡在線餐飲預訂公司Chope、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臺Lazada、印度尼西亞知名金融服務技術商Adira Finance,以及馬來西亞智能交通公司Sena Traffic Systems等,都相繼宣布與阿里云進行戰略合作。
目前,AWS、微軟等國際巨頭都已經涉足東南亞。而隨著國內游戲、娛樂等公司的出海,Ucloud也開始在東南亞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Gartner公司預測,全球公共云服務市場,將從2018年的182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3312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12.6%。在東南亞地區,由于中小型企業(SME)對云計算的需求增加,預計到2025年,云計算市場收入將達到403.2億美元。
在看得見的C端市場之外,企業級服務的市場競爭也在升溫。
交通金融先行
從阿里云落地的行業來看,交通和金融業是先遣軍。Airwallex是澳大利亞當地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成立于2015年,業務包含全球收款、貨幣兌換、國際付款,主要服務跨境電商、在線旅游、物流等領域的客戶。2019年3月,Airwallex完成了由國際頂尖投資機構DST Global領投的1億美元C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已經成為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新晉獨角獸。
一家澳洲的創業公司為何會選擇與阿里云合作?“我們在技術轉型的時候,主要是看重合規和安全問題,基礎設施必須覆蓋到全球。作出選擇之前,也與亞馬遜、微軟進行過接觸,但是阿里云所在中國市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業務,這方面其他公司不具備優勢。”Airwallex戰略合作部負責人Gajia Parsons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記者解釋,directadmin漢化,作為一個全球化公司,很難說壓根不去考慮中國,這就需要考慮到當地的基礎設施。
對于馬來西亞的“城市大腦”來說,也是正在向中國取經。5月24日,阿里云與Sena Traffic Systems(Sena)達成深度合作,在吉隆坡建設智能交通管理系統。該系統集成阿里云城市大腦的核心技術引擎,可對城市中交通管理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
在具體分工上,阿里云將提供城市大腦平臺的核心技術引擎和云計算資源。Sena將支持智能交通燈系統的設計和開發。Sena Traffic Systems 董事經理Dato Tan Boon Hock介紹,Sena建立了馬來西亞第一個智能交通系統,并設有智能交通研究基金和實驗室。
2018年初,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引入城市大腦。此后,相關技術人員在當地進行了系統改造可行性,以及通行效率試點研究。“試點結果表明,城市大腦可為當地提高12%的通行效率。以吉隆坡一年2.5億小時堵車時間計算,相當于為吉隆坡司機每年節省3000萬個小時。”阿里云智能馬來西亞總經理陳霆健表示。
據了解,Sena在馬來西亞的柔佛州、布城、馬六甲等多個州都有智能交通設施。城市大腦在吉隆坡的智能交通管理模式成功后,或將進入更多馬來西亞城市。
輸出“中國范式”
目前,為了能達到全球支付的能力,Airwallex已經跟全球五十多家銀行在做對接。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科技的發展領先,才讓其他國家的創業公司有了可以借鑒的先例。阿里云智能澳洲資深業務經理王宇航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澳大利亞,阿里云合作較多的代表性企業主要是金融和零售行業。“零售是阿里巴巴的基因,我們有很多沉淀下來的經驗和技術。”
因此,阿里云在海外的發展路徑也是聚焦于新零售(電商)、新金融、數字政務(城市大腦)三大板塊。Lazada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臺,目前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以及越南設有分部,擁有四十多萬賣家,數千個品牌合作伙伴和一百多個物流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