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發展到今天,我們想要的一切幾乎都已存在。但為什么黑馬依舊持續出現,并且快速成長為新的巨頭?”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在一次演講中曾向觀眾發問。
的確。近幾年,我們見證了身邊太多新巨頭的崛起,并且成長速度越來越快。尤其在零售行業。
當馬云在2016年10月提出“新零售”之后,我們看到盒馬開始出現并改變著生鮮零售;而瑞幸咖啡也在挑戰著老大哥星巴克的市場地位,從開設第一家門店到赴美上市,僅花了18個月。
在這些新零售先行者之后,服飾、快消、消費電子、美家、汽車、商超連鎖、房地產、餐飲、旅游等等行業,都開始全面擁抱新零售。
為什么?因為零售業正在迎來因技術推動而引發的第一次數字化革命。
一切商業發展都源于創新,而技術創新又是其中的重點。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勢必會引發商業革命。一些夕日的老巨頭會倒下,新的巨頭會誕生。
商業和技術就是在這樣雙螺旋的周而復始之中滾滾向前。
01
和傳統零售相比,新零售的革新是全面的。
它不止體現在最終的零售環節,而是將生產、供應、銷售、服務等整個價值鏈進行串聯,實施技術驅動和效率提升,通過技術、供應鏈的創新,給消費者帶來更適合的商品和更出色的體驗。
關于新零售,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智能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肖利華曾經這樣定義:圍繞消費者需求,同時升級供應鏈,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才算是走向了新零售。
對零售商來說,在傳統零售場景下,零售商的重點就是向上游供應商采購商品,向下游消費者進行銷售,從中賺取差價。
而在新零售活動中,零售商則要滲透進整個交易鏈條,打造交易閉環,提升消費體驗。
面向下游消費者時,新零售商要做的不只是提供商品,還有對消費場景的改造升級。在提高消費者購買體驗時,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潛在需求;
而面向上游供應商時,新零售商要為他們提供需求信息,選擇更精準細分的優質產品,甚至還要直接觸達生產環節,為供應商的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提供幫助。
在這樣的情況下,“全鏈路數字化”無疑將成為新零售的發展趨勢。而如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穿戴設備等“云網端”基礎設施的普及,也為全鏈路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和推動力。
阿里巴巴的盒馬、永輝的超級物種等等新業態的出現,特步、李寧、波司登、海底撈、蒙牛、新華書店等等零售企業的轉型,都證明了如今零售業正在迎來因技術推動而引發的第一次數字化革命。
李寧上海世博源數字門店
02
技術的推動,直接催生了新業態和新獨角獸們的出現。但為什么如今這些新獨角獸的成長速度要遠遠快于以前?只是單純因為技術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普及嗎?顯然不是。
從企業數字化進程看,過去企業更多完成的是信息化,對企業效率的提升是流程再造。而當企業從信息化邁向數字化之后,“中臺戰略”就成了支撐企業快速發展創新的核心。
特步CIO唐坤軍曾在6月25日阿里云新零售服飾峰會上表示:2015年,特步有63個IT系統,每個系統都建設了商品、交易等業務功能,并且互相獨立,無法連接協同。
實際上,不只是特步,這種重復投資、無法協同的“獨立煙囪”架構,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企業IT建設上的普遍問題。
如果系統無法協同,數據就不能在系統間進行流轉,而且已有功能必須進行重復開發。更重要的問題是,美國站群服務器,新業務難以在已經沉淀的業務基礎上快速孵化迭代。在如今快速變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慢就意味著輸。
去年,特步開始與阿里云合作。基于阿里云的技術能力,特步搭建了業務中臺,將會員、訂單、庫存、物流、結算系統全部打通。
用中臺把系統全部打通之后,特步線上線下的數據開始流動,降本增效的效果逐步體現:他們開始可以通過分析銷售歷史、天氣、區域偏好等數據,預測并智能調撥未來一周的銷售需求,出貨時間縮短55%。
從全行業的視角來看,目前最需要中臺支撐的就是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