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2019云計算開源產業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2019云計算開源產業大會以“計算無處不在,開源引領未來”為主題,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
下午13:30大會特設的云網融合與SD-WAN論壇活動正式開始,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IP與未來網絡研究中心主任雷波做了《云網融合在邊緣云場景中的應用探討》的精彩演講。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IP與未來網絡研究中心主任雷波
感謝主持人!說句題外話,主持人剛才說的東西讓我想起團隊熱部門做的另外一個事情,我們部門坐落“小牧童”(音譯)產品,是為智慧農業服務的,他們最近研發出新的東西是“牛臉識別”,專門適用于保險公司,用來判斷畜牧業有沒有騙保,判斷投保的牛和出保的牛是同一頭牛,所以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有很多新場景存在。
回到今天的主題上,我個人不是很愿意講云網融合,因為說起就云網融合一把鼻涕一把淚,我3月份去ITU立了云網融合的項目,足足吵了3天,老外不理解什么叫云網融合、為什么要云網融合,他們認為云就是云、網就是網,理解不了網來配合云這件事情。所以我認為云網融合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能夠領先世界的,也是我們能夠為各行各業提供的服務。
我今天的主題是“云網融合在邊緣云場景中的應用探討”,這和剛才幾位專家、領導講的內容有點差異性,因為我們團隊偏向未來一些,所以我給大家講講我們認為云網融合下一階段可能發生的新變化和新場景里的應用。
中國電信有一套天翼云排名體系和專門的云公司,目前這套產品體系里已經建了兩大核心節點,包括內蒙園區和貴州園區,這主要是為了綠色。同時,在31省份建立了省級資源池,還有大量邊緣節點,一方面作為計算節點,另一方面是為視頻、CDN等各方面應用所服務的。過去大家想的是把計算、服務器集中化,隨著業務進一步發展和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我們認為下一階段反而從“中心”往下“推”,推的時候發現:傳統意義上視頻需要低時延、需要靠近用戶,像AI、網絡、分布式固定接入網、游戲等新的應用不斷呈現,這些應用就需要有邊緣云。邊緣云或邊緣智能成為新的產業上研究的中心。
我們列了一張圖,說明為什么我們需要有邊緣計算或者需要邊緣云的存在,從業務驅動、技術驅動、商業驅動,核心點是我們想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之前我們給領導匯報時,領導問“你們做這件事情,我們拿云計算能不能做?”我們的回答是“可以做,但是不一定能夠滿足客戶最極致的要求”,因為我們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到極致,把每個產品的性能都做到最好。
這張圖是給大家簡要介紹邊緣云含什么內容,我們做邊緣計算或者邊緣系統,它不是簡單的云平臺的下移,我們不是把服務器扔到邊緣機房就可以搞定的,它需要網絡、需要云平臺做深度融合,才可能實現在邊緣云里所提及的那些優點,就是下面一頁PPT所說的,邊緣計算有三大指標:低時延、大帶寬、低成本。以前的解決方案,無論是云方案還是網方案都存在問題:要么滿足低時延、要么滿足大帶寬,但沒辦法同時把3個指標都完成。我們完成2個,運營商才能從中獲利,要做到這點需要深度的云網融合,這里是深度的云網融合,而不是傳統的云網融合。后面有一張PPT是我們對云網融合的看法,這一頁是我們認為現在純粹邊緣云方案中存在很多問題,因為它沒有深度的云網融合。
深度云網融合需要做什么?
1、需要低時延,低時延需要把空間距離縮短,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減少路由,不能讓流量在骨干網兜圈子,舉個例子,大家打電話,比如我給蘇總發個微信,我們兩個流量怎么走?我手機流量進到電信機站,從電信機站到電信的核心網,在北京還好,美國站群服務器,如果在外地的話得去省會公司,從電信核心網去互聯互通節點,再到移動網關,再從移動網關下來。我和蘇總間可能不到10米的距離,但是我們倆的信號很可能走了上千公里,這種情況下時延誰能夠滿足得了?差一點指標就做不到這件事情。所以邊緣計算要把時延降下來,把空間設備網絡架構的距離縮短,這樣才能減少整體時延。
2、大帶寬。現在有5G了,大帶寬這個事情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反過來講,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用大帶寬,那我的網絡架構也得有深刻變化,根據邊緣計算或者云節點的設置去重新設置我的網絡。前一段時間我們看了“全息通信”的展示,“全息通信”是個好東西,但是它對帶寬的消耗是非常可怕的,舉個例子,我在這屋講東西,另一個屋全息投影出來,需要一個T以上的帶寬,所以未來大帶寬會改變網絡架構和云。
3、高并發。邊緣云和機房間的協同關系,需要我們形成新的網絡架構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