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超級計算機研制、創新、應用發展已經走過40年。而剛剛過去的十年,是中國超級計算機技術創新與超級計算應用創新深度融合、邁向新階段的十年。
超級計算機(Super computer)是指能夠執行一般個人電腦無法處理的大量資料與高速運算的電腦,多用于國家高科技領域和尖端技術研究。超級計算機主要特點包括:極大的數據存儲容量和極快速的數據處理速度,一個國家的高性能的超級計算機,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從2009年起,中國已先后在天津、深圳、濟南、長沙、廣州、無錫建成6家國家級超算中心,現在就來了解一下。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是由科技部于2009年5月批準成立的首家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由天津濱海新區和國防科技大學共同建設,國家超算天津中心不但部署著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算“天河一號”,而且這里還肩負著我國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算“天河三號”研發的重任。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構建有超算中心、云計算中心、電子政務中心、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研發環境,是我國目前應用范圍最廣、研發能力最強的超級計算中心,為全國的科研院所、大學、重點企業提供了廣泛的高性能計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端信息技術服務。
目前“天河一號”已構建起石油勘探數據處理、動漫與影視特效渲染、生物基因數據處理、高端裝備制造設計與仿真、地理信息處理、云計算等應用基礎平臺,吸引了石油勘探、影視特效制作和云計算等一批企業落戶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附近,形成產業聚集效應。
此外,“天河一號”結合天津及周邊地區產業需求,探索建立3D虛擬港口顯示監控、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統、政府集中電子政務信息系統以及對各區縣和功能區的高端產業支持等。
今年7月份,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的“紀念中國超級計算事業發展四十年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成立十周年”活動上,國防科大副校長黎湘表示,圍繞超級計算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天津逐步建立起從高性能芯片、自主操作系統、高性能服務器、數據庫等較為完善的自主信息產業,成為高端信息技術創新、轉化和引領的示范基地。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于2009年11月16日正式啟動建設,并在2011年建成并投入運行。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計算中心)配置國產曙光6000超級計算機系統,該系統在2010年5月經世界超級計算機組織實測確認,運算速度達每秒1271萬億次(峰值3000萬億次),排名世界第二,該系統于2011年11月16日投入運行。
據了解,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有完備的基礎設施、高性能計算服務、云計算服務、IDC服務以及鵬云公共服務平臺。
在承擔國家重點任務的同時,該中心以鵬云公共服務平臺為主體,重點打造“五云一單一店”(政務云、教育云、健康云、工業云、測試云以及電子賬單和云計算應用商店),其中教育云覆蓋了深圳10個區的各個中小學校,用戶達35萬人;健康云對接了75家公立醫院,免備案服務器,電子病歷超過98萬份,單月預約掛號量超過32萬人次,累計放號1600萬人次。
據介紹,該中心現已成為全球唯一向社會提供高性能計算、云計算和IDC等多元化業務服務的超算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的計算資源被廣泛應用于氣象預報、科研、基因測序、工業仿真等關鍵領域,不僅使預報高級別臺風預警信號的時間從“提前2個小時”提升至“提前10多分鐘”,助力深圳成為行車平均速度最快的一線城市,還成為華大基因、華強動漫、大疆創新等深圳創新標桿企業的動力引擎,堪稱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加速器”。
據了解,由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所承擔的國家發改委云計算重點示范工程項目,也是國內第一個超級計算云平臺——深圳市城市公共服務云平臺即將啟動運行。
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于2010年10月由科技部批準組建,成為繼天津和深圳之后獲批建設的第三家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
2014年11月,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在湖南大學正式運營。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采用主機采用國防科技大學“天河”超級計算設備,全系統峰值計算性能1372萬億次,全系統內存容量106TB,磁盤總容量1.43PB;圍繞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建有“天河﹒天馬”高性能集群系統,系統計算峰值能力超10PFlops (CPU +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