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在蓬勃發展的中國云服務市場,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在展開激烈競爭。雖然目前阿里巴巴處于市場第一的地位,但騰訊正在迎頭趕上。
以下是翻譯內容:
2010年馬云和馬化騰在中國深圳舉行的2010年度IT領袖峰會上同臺亮相。有人問這兩位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巨頭,他們對尚處于萌芽階段的云計算業務有何看法。兩位馬姓大佬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阿里巴巴的馬云稱云計算是他所創辦的電子商務集團未來的救星。他力挺云計算說,“我們自己公司對云計算是充滿信心和希望……我們覺得這些數據對我們有用,對社會更有用。”他說。而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則承認,有一天企業可能會希望在第三方服務器上運行自己的業務,但他表示,“可能你過幾百年、一千年后,到‘阿凡達’時代,那確實有可能。但現在還是過于早了。”
他表示,現在探索這個機會還為時尚早。
近10年后,馬化騰改變了對云計算業務的態度。騰訊決心超越已經在云計算領域取得巨大領先地位的阿里巴巴。一位騰訊高管這樣說道:“這是我們公司的目標……馬化騰明確表示,他愿意投入10年時間來實現這一目標。”
業內人士表示,騰訊決心迎頭趕上,正通過向云計算業務投入巨額資金,來吸引更多客戶。騰訊的理解是,這些客戶將會使用騰訊的服務,并引來更多客戶。然而,阿里巴巴不會讓騰訊輕而易舉地拿走市場份額。
云計算使用遠程服務器網絡來存儲、管理和處理數據,已經成為一項蓬勃發展的業務。比如,通過云計算按需接入計算能力,優酷這樣的流媒體公司就可以自如應對《長安十二時辰》上線后觀眾激增的局面。它還可以提供很多基于Web網絡的服務。
據市場分析公司IDC預測,全球公共云服務和基礎設施支出今年將達到2100億美元,而2018年則不足1700億美元。
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公共云市場。據估計,中國今年在云計算領域的開支將達到105億美元。分析人士表示,這個價值百億美元的戰場主要留給了國內競爭對手。
目前,阿里巴巴是云計算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但IDC的數據顯示,騰訊正在不斷取得進步。在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虛擬主機,基礎設施即服務)領域,騰訊去年的市場份額達到11.5%。IaaS是中國最流行的云服務形式之一。雖然騰訊目前的市場份額遠遠低于阿里云的43%,但比2016年的7.4%有所改善。
經紀公司里昂證券(CLSA)駐香港電信和互聯網研究主管梁向奕(Elinor Leung)表示,預計兩家公司之間的市場份額差距將進一步縮小。盡管梁向奕認為,部分歸因于阿里巴巴的先發優勢,其可能會保持領先地位;但她同時表示,騰訊加強了技術突破,在游戲和視頻流媒體等領域擁有優勢。
梁向奕表示:“我認為騰訊可以成為(阿里巴巴的)市場競爭對手。”
圖示:阿里、騰訊在中國云服務市場的占比,目前阿里云在市場份額上仍處于領先地位。
現在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市值都接近5000億美元,它們彼此之間的競爭并不陌生。從互聯網廣告到食品外賣市場,美國站群服務器,這兩家公司在方方面面都存在競爭。投資銀行伯恩斯坦(Bernstein)的數據顯示,阿里巴巴控制著中國36%的在線廣告銷售,而騰訊控制著15%。同時,騰訊在食品外賣方面擊敗了阿里巴巴,61%的中國用戶通過騰訊支持的美團點評下單,而使用阿里巴巴旗下餓了么的用戶比例為37%。
但云計算業務的風險要高得多。行業觀察人士表示,這些服務不僅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還將重塑中國的科技格局,因為未來的城市發展、行業進步和各種技術都將依賴云計算。
全球咨詢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駐北京分析師Ethan Qi表示:“云計算是未來趨勢。”隨著企業在云服務提供商的幫助下更多實現業務的數字化運營,“我相信云計算將成為騰訊和阿里巴巴未來增長的關鍵驅動力,”他說。
目前,兩家的云計算業務都在虧損。盡管阿里巴巴的云業務收入增長迅速,但僅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虧損就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合1.45億美元)。騰訊沒有披露其虧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