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第一股”上云的決心
上云是新時代背景下的唯一路徑。
憑借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黃山市已經成為游客最常去的城市之一,而旅游業也成為了黃山市重要的經濟支柱。據統計,2017年黃山市共接待游客5777.1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06.11億元,入境游客237.59萬人次,創匯7.5億美元,四項增長指標均超過10%,黃山風景區進山游客數創歷年新高。
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與黃山旅游集團的努力經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山旅游)依托黃山風景區優勢資源,創立于1996年11月18日,是一家既發行A股又發行B股的旅游上市公司。公司因旅游產品豐富、旅游業態完善,上市時間較早,被譽為“中國旅游第一股”。
然而,在新的信息時代背景下,黃山旅游面臨了諸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機房老化:從2004開始陸續采購的服務器,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老化,同時機房經歷多年的運行,包括機械損傷引起的電纜故障、接頭制作不合格和潮濕的氣候導致的電纜絕緣受潮等現象頻發,經常會引起機房電路短路、信息傳輸異常等一些棘手問題。
2、網絡攻擊:黃山旅游作為中國的名片,服務于來自全球的游客,關注度比較高,一些境外或者國內的黑客把黃山旅游官方信息平臺作為練手或者展示的平臺,常常會受到DDos、跨站點腳本(XSS)或SQL注入、掛碼等攻擊,直接導致平臺被篡改或者無法訪問等問題,對企業乃至政府的形象造成極壞的影響。
3、子公司和集團數據孤島:股份公司是一個發展的企業,信息化建設也是一個逐步完善和提升的過程,隨著企業業務的不斷拓展,景區管理、酒店管理、電商管理等信息平臺也陸續上馬,系統之間也是煙囪式方式建設使用,沒有考慮到信息的互聯互通,隨著客戶需求、管理分析等要求的提升,如何做好精準營銷、如何分析市場趨勢、如何提升服務質量等問題一一出現,而系統之間的孤島現場導致無法全面、準確分析以上問題。
在這樣的環境下,黃山旅游亟需將傳統旅游產業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而2015年出現的一次事故讓黃山旅游越發感覺到上云的必要性。
“2015年7月份的時候,我們有一個關鍵的交換機出現故障了,因為是三層交換機,里面存放了很多的數據,情況十分緊急,而臨時處理又很麻煩。因為新換上的設備要配數據,上面又接了很多系統,處理起來就像做手術一樣,特別復雜,當時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通過這次事情之后,我們就越發感覺到上云的必要性以及我們選擇平臺的嚴肅性。”黃山旅游信息技術部負責人王書生說到。
這次故障直接影響了酒店管理系統,游客陸續到店后無法找到此前的訂單,前臺工作人員無法核實游客是否已經付費,只能尋求其他的管理手段彌補。
正是因為這次事故的發生,讓黃山旅游堅定了上云的決心。當然,上云并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話的事兒,作為黃山市旅游業的中流砥柱,黃山旅游在選擇信任的云服務商這件事上,也是經過了許久的考察與探索。
央企就是有優勢,承擔著責任和使命
為什么選擇天翼云?
黃山旅游在2018年成立了黃山智慧旅游有限公司。依托黃山旅游的全產業鏈的支援,黃山智慧旅游公司以黃山風景區為核心,整合黃山及周邊的旅游資源,充分發揮了黃山旅游品牌的優勢,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搭建黃山旅游觀光平臺,發展線下旅游體驗中心和服務網點,為游客提供一個集吃住行游購物為一體的智能產品體系和智能化旅游服務。
在選擇云服務商時,黃山旅游需要考慮到兩個方面:對內是黃山旅游自身的幾大管理系統,包括酒店管理系統、門禁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對外則是黃山智慧旅游公司推出的智慧旅游平臺。黃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坤表示:“我們和云服務商的合作,想要內外兼修,也就是形成一個大的管理云平臺,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解決內部整體的融合,最后形成一套決策的實施系統。”
在經過多方考察和調研之后,云主機,黃山旅游選擇了天翼云。王坤這樣解釋道,“其實任何一個企業選擇上云服務一定是貨比三家,不可能上來就確定是某一家,肯定是有一個比選比對的過程,而之所以選擇天翼云,是我們比較看重電信的本地化服務。”
作為中國電信集團的分公司,黃山電信一直以來在本地服務以及信息化建設等領域都具有先天優勢,黃山電信一直是黃山旅游的戰略合作伙伴,雙方長期以來在互聯網專線、移動辦公、IPTV電視等領域也有合作,高層之間也經常進行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