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2019阿里云峰會上,阿里云發布了四張“王牌”,包括飛天云操作系統、飛天大數據平臺、阿里巴巴雙中臺和智聯網AIoT,以推動行業全面走進云計算時代。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半導體公司平頭哥正式發布芯片玄鐵910(XuanTie910)。
這也是業界性能最強的一款RISC-V處理器,未來將會應用于5G、人工智能、網絡通信、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并作為普惠計劃的核心,推動本土CPU的研發。業內認為,這款芯片將降低阿里云計算的成本,并加速后者在垂直行業的落地。
隨著AI芯片技術的更迭,“人工智能”也會逐漸向“應用智能”發展。深度學習需要物聯網的傳感器收集,物聯網的系統,也需要靠人工智能做到正確的辨識、發現異常、預測未來。AIoT未來的發展,亞洲服務器,將會影響甚至顛覆產業。
數據顯示,從2019年開始,云服務商采購的IT基礎設施,第一次超過線下采購,這意味著云變成了一個主流IT基礎設施。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張建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全面上云時代的拐點到了,跨過這個拐點,就是爆發性的增長。上云之后綜合成本將下降50%、穩定性提高10倍、安全性提高50倍。
國產芯片水平接近一線
在性能方面,玄鐵910支持16核,單核性能達到7.1 Coremark/MHz,主頻達到2.5GHz,比目前業界最好的RISC-V處理器性能高40%以上。在技術創新方面,玄鐵910有兩大創新:采用3發射8執行的復雜亂序執行架構,是業界首個實現每周期2條內存訪問的RISC-V處理器;基于RISC-V擴展了50余條指令,系統性增強了RISC-V的計算、存儲和多核等方面能力。
性能與技術的突破與創新,使玄鐵910能夠豐富應用場景與降低造芯成本。未來在5G、人工智能、網絡通信、自動駕駛等領域中,使用該處理器可使芯片性能提高一倍以上,同時芯片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和PC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同,AIoT時代的芯片應用場景更加豐富,企業需要能快速實現可商用的芯片,RISC-V架構具備開放、靈活、低功耗等優點,被認為是AIoT場景最核心的芯片架構之一。
拐點來臨?
在峰會一開場,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就做出了一個判斷,“‘All In Cloud的拐點到了!’云計算將會替代傳統IT。”而阿里云是涵蓋工、商、農多個領域300+種行業外加數字政府算法模型的云邊端一體化智能平臺,阿里云的全方位改革,離不開阿里本身進行的類似于玄鐵910的核心技術研發與管理體制改革。
平頭哥在會上發布產品的同時,還發布了普惠計劃。未來平頭哥將全面開放玄鐵910 IP Core,全球開發者可以免費下載該處理器的FPGA代碼,快速開展芯片原型設計和架構創新;同時,平頭哥還打造了面向領域定制優化的芯片平臺(Domain specific SoC),提供包括CPU IP、SoC平臺以及算法在內的軟硬件資源,面向不同AIoT場景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不同層次的芯片服務。
這也就意味著,普惠計劃使本土公司擁有了自己設計高端CPU的能力與平臺,并且給全球提供了高端CPU的第二選擇。
阿里云技術研發高層在接受媒體訪問中表示,這個拐點是先由技術獲得突破作為底層根基,再通過對先驅性用戶的實踐,對客戶服務的完善,形成標桿后獲得口碑,才能夠達到的拐點,而這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阿里云智能結構體制的改革。
7月24日,阿里云戰略部總監馮超向媒體表示,阿里巴巴目前上層為商業層面、下層為技術層面,如今阿里已經將天貓、淘寶、支付寶等不同部門技術人員進行收編作為企業的底座,為上層的商業決策提供技術支持。這兩者之間,還連通著一個“中臺”,免備案主機,而中臺是阿里云新提出來的一個概念,中臺是把集約化的能力全部建成統一化來包裝、提供服務,分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與技術中臺,它們能夠將系統大幅度收斂。如此改革,能夠大大加強阿里決策的效率、靈活性與技術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