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接近尾聲,回首整個云計算市場,有一個繞不過去的關鍵詞———云原生。幾乎所有云廠商新發布的云計算產品,都要帶上“云原生”的標簽。在企業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效率的今天,云原生代表著云計算的“下一個時代”,各大云廠商都不約而同的將其視為未來云應用的重點發展方向。
那么,云原生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讓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以及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華為云等各大云廠商爭先恐后布局?它是云計算下一個十年的關鍵嗎?
云原生優勢明顯 釋放云端技術紅利
早在2013年,云原生這個概念一經提出,就廣受從業者們的關注與推崇。云原生,英文為CloudNative,是“云(Cloud)”+“原生(Native)”的組合詞,由軟件技術開發公司Pivotal的MattStine于2013年首次提出。一個基本的共識是:云原生是一種應用“為云而生”的理念,即應用一誕生就是基于云的,可以直接在云平臺上運行或非常輕松地遷移到云平臺。
云原生作為基于分布部署和統一運管的云端服務,是以容器、微服務、DevOps等技術為基礎建立的一套云技術產品體系。在使用云原生技術后,開發者無需考慮底層的技術實現,可以充分發揮云平臺的彈性和分布式優勢,實現快速部署、按需伸縮、不停機交付等,云原生應用也就是面向“云”而設計的應用。
為推進云原生的生態建設,2015年,谷歌發起并成立了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致力于構建可持續生態系統,使云原生計算具有普遍性和可持續性。云原生計算使用開源軟件技術棧將應用程序部署為微服務,將每個部分打包到自己的容器中,并動態編排這些容器以優化資源利用率。
云原生的四大核心要素是微服務技術、DevOps、持續交付、容器化。微服務技術使得應用原子化,所有的應用都可以獨立部署和迭代。DevOps使得應用可以快速編譯、自動化測試、部署、發布、回滾,讓開發和運維一體化。持續交付讓應用可以頻繁發布、快速交付、快速反饋、降低發布風險。容器使得應用整體開發以容器為基礎,形成代碼組件復用、資源隔離。
云原生的DevOps、容器化平臺、持續交付、微服務都是云原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云原生也是云計算發展的必然趨勢,采用基于云原生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業務生于“云”或遷移到云平臺,從而享受“云”的高效和持續的服務能力。
用戶認可度逐漸提升 各大云廠商加緊布局云原生
云原生作為云計算下一個十年的關鍵理念,已然來到被鋪開的時點。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國內首個《中國云原生用戶調研報告(2020年)》指出,2019年我國云原生產業市場規模已達350.2億元,數字經濟大潮下,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云原生產業發展的強勁驅動力,新基建帶來的萬億元級資本投入,也將在未來幾年推動云原生產業的發展邁向新階段。
據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發布的預測,亞洲服務器租用,到2022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應用。云原生實現了應用的敏捷開發,迭代效率和交付速度持續加速,用戶應用發布趨于高頻。目前,60%以上的用戶已在生產環境中應用容器技術,1000節點規模的容器集群能夠滿足近八成用戶的生產需求。作為容器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八成用戶已經使用或計劃使用微服務。同時,Serverless技術顯著升溫,近3成用戶已在生產環境中應用。
隨著用戶認可度快速提升,國內眾多云廠商如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華為云等,也加快了云原生的布局,紛紛加入到云原生的大家庭。
阿里云早在2018年,就提出“全面上云且上云原生”戰略,并將云原生社區的新技術引入阿里巴巴內部進行實踐。2020云棲大會期間,阿里巴巴正式成立云原生技術委員會,將云原生升級為阿里技術新戰略。
騰訊云作為國內服務開發者最多的云原生平臺之一,已經構建了完備的云原生產品矩陣,在2020年云原生技術大會上,騰訊云重磅推出彈性容器服務EKS、邊緣容器服務TKE-Edge、服務網格TCM、端云一體化開發平臺CloudBase等多款云原生新品。除了IaaS之外所有的產品都在逐漸向云原生轉型,從而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體驗。
金山云很早就布局云原生領域,打造出一系列安全可靠的云原生產品和上層云解決方案,提供原生性能、兼得共享、彈性的IaaS層,還包括混合多云的統一管理服務,以及行業化的PaaS服務。在2020年10月,重磅發布全新金山云星曜裸金屬服務器、新一代高性能云服務器和全新極速云盤ESSD等產品,給客戶提供全棧云原生基礎架構體系和平臺設施。